深圳市龙华区第三实验学校


  一、学校概况

  深圳市龙华区第三实验学校于2018年9月正式开办,学校现有两个九年一贯制校区,分别为本部校区(位于大浪街道同富邨工业区A区,占地14928.31平方米,建筑面积19720.86平方米)、华悦校区(位于大浪街道谭罗村片区城市更新单元内,规划占地面积20400平方米,建筑面积46605平方米)。两校区办学规模均为54个班(其中小学36个班,初中18个),共计108个班。同时,学校有三所附属幼儿园,分别为龙华区第三实验学校附属善德幼儿园、龙华区第三实验学校附属善学幼儿园、和龙华区第三实验学校附属善美幼儿园。

  二、课程设置

  (一)理论体系

  深圳市龙华区第三实验学校以“三生教育”为办学理念,即“基于生涯,融于生活,成就生命”。生涯教育是载体,是学校践行教育理念的重要着眼点;生活教育是过程,生涯教育与生活场景紧密结合;生命教育是目标,引领学校教育最终成就生命个体,成就无限精彩的生命状态。基于以“生涯教育、生活教育、生命教育”为内涵的三生教育理念,以及“培养有自信、会学习、敢创新的深圳创少年”的育人目标,结合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核心素养,龙华区第三实验学校以小组合作、项目式学习、一贯制学制、智慧课堂为抓手,凝练生成学校“创·生涯”课程体系,提出三生教育“创生涯”课程育人特色素养:觉察认知、探索创新、科学决策,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创生涯”课程方案的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认知力、探索力、决策力、创新力,为学生打造呈现生命多样态的舞台。

  (二)课程方案的构建与实施

  “创生涯”课程方案基于全面发展、核心素养以及学校的育人目标,生发出针对学生成长各个方面的素养要求,形成学科渗透下、实践探索下、五育并举下的三大生涯教育课程群,从基础层面发展深入到顶层,逐一推演和贯通学校生涯教育课程体系,聚力发展学生生涯规划能力的培养。

  在“创·生涯”课程方案下,以项目研究方式,着力于四大教育课题研究,以此为抓手引领学校课程实施。四大课题研究项目分别是生涯教育视角下的学科渗透探索研究项目、信息化视角下的一人一生涯规划项目、大德育视角下的国际理解项目与大美育视角下的创新生命项目。基于以上四个实施抓手,引领教师以项目研究形式带动课程实施,并在项目研究以及实施过程中充分结合自身的生活、学习经验,将“创·生涯”课程方案中各个课程群充分结合到项目研究中,基于真实教学场景与案例,深度剖析、挖掘每一个研究项目的内在意义与实践价值,逐渐培养起学生认知力、探索力、决策力、创新力。 着力打造生涯教育、智慧校园、美育创新三张实验名片,使学校成为有实验感、设计味、活力态的品牌学校。

  三、科研成果

  办学以来,龙华区第三实验学校获评“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校、深圳市云端学校入驻校、教育部课改实验区项目基地校“STEAM教育”项目校、深圳市馆校结合科技教育基地学校、深圳市中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特色学校、深圳市初中生涯教育项目校、龙华区中小学馆校合作示范校、龙华区少儿艺术团训练基地、未来学校特色教育项目基地等,在生涯教育、美育、科创教育、智慧学习、STEAM教育等多个方向稳步迈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 校长介绍
  •   赵燊,男,1985年10月生(36岁),福建省莆田人,2008年7月参加工作,2018年11月入党,学历本科(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专业专业),2016年2月任现级,曾任深圳市龙华区民治中学科学教师、班主任、校少先大队辅导员、校科技创新教育辅导员,深圳市龙华区同胜学校生物教师、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主任,现任深圳市龙华区第三实验学校副校长(主持工作)。2019年6月任深圳市龙华区第三实验学校副校长(主持工作),全面负责学校日常组织管理、教育教学教研工作。

      赵燊同志政治素质好,积极进取,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政治立场坚定。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教育能力与科研水平突出。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专业毕业,长期从事教育领域的综合协调管理、监督工作。教育理论功底较深厚,教学能力与统筹管理能力较强。2013年被龙华新区公共事业局授予龙华新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辅导教师,被龙华新区管理委员会授予龙华新区优秀班主任,被龙华新区公共事业局授予龙华新区初中教学先进个人;2014年被深圳市教育局授予深圳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科技辅导员,被龙华新区公共事业局授予龙华新区初中教学先进个人;2015年被龙华新区公共事业局评选为龙华新区中青年骨干教师,被深圳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授予深圳市青年教师标兵;2018年被龙华区教育局评选为龙华区学科带头人,始终在教育行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将教育事业作为自己的第一事业。参与了一系列课题工作:2017年4月主持并参与区重点课题《STEAM教育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研究》的研究;2019年3月主持并参与区级课题《积极教育背景下九年一贯制学校生涯教育的思考与探索》;2019年6月主持并参与省级课题《STEM和PBL教学模式在学科融合社团中的应用研究》;2019年7月主持并参与市级课题《初中阶段生涯教育实施特点与途径探索研究》;2021年4月主持并参与区级课题《基于深度学习理念的初中数学、英语“智慧教与学”实践研究》。

  • 招生文件
  • 暂无相关文件
  • 基本情况
  • 所在区:龙华区
  • 学校性质:公办
  • 学校类别: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
  • 招生方式:统一招生
  • 餐食情况:配餐
  • 邮编:518109
  • 上级主管部门:龙华区教育局
  • 监督电话:0755-25555216
  • 联系电话:0755-25555216
  • 交通情况
  • 地铁:暂无

    公交:康发科技园站、宝坤工业园站、石凹村口站

  • 收费情况
  • ●项目名称:书杂费

    ●收费标准:
    不收费

    ●收费依据: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深府【2016】91号),对我市义务教育(含民办学校)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和练习本,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

    ●项目名称:学杂费

    ●收费标准:
    不收费

    ●收费依据: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深府【2016】91号),对我市义务教育(含民办学校)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和练习本,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

    ●项目名称:住宿费

    ●收费标准:
    本校不提供住宿

    ●收费依据:
    目前,我市公办义务教育按就近入学原则,无住宿生。

  • 资助奖励(国家)
  •   1.资助申请条件: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并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1)孤儿,或者低保(含深圳低保边缘)家庭学生,或者持《特困职工证》家庭学生,或者原建档立卡家庭学生,或特困供养学生(含困境儿童),或者残疾学生,或者革命烈士、因公牺牲军警等优抚对象,或学生本人患重大疾病致贫家庭,或学校学生资助领导小组认定事实上家庭特别困难学生等;(2)具有深圳市正式学籍的在校学生,且学籍与就读学校一致。

      2.资助申请流程:学生申请、班主任签字 、学校资助领导小组评审、校长签字后,名单录入全国资助系统,全国学生资助系统完成二次审核,校内公示,主管局审批,报备财政部门 ,财政部门拨款,由学校发给学生家长。

      3.资助申请材料:(1)深圳市义务教育学校国家资助申请表(由学校统一提供);(2)户口簿(复印户口簿家长页、学生名字页);(3)监护人(家长)身份证(验原件,交复印件,下同;(4)①城镇、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件(含临时救济证、低保边缘证等)或加盖发放机关印章的上述复印件(原件);②学生本人的残疾证;③原建档立卡记录簿或扶贫部门出具的证明材料;④特困供养的材料⑤革命烈士或因公牺牲军人等优抚对象提供相关证件或证明;⑥特困职工证;⑦学生本人患重大疾病诊断相关材料;⑧困境儿童相关材料;⑨其他类别的家庭经济困难情况说明材料。交其中一种。

      4.资助联系方式:0755-25555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