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深
圳大学材料学院于2006年9月在原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基础上成立。学院拥有一支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和科研力量,现有教职工44人,其中教授13人(博士生
导师4人),副高职称15人,31人拥有博士学位。学院现下设两个系,即材料科学与工程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系,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两
个本科专业,培养从事以上专业方向的研究、设计、开发和产品质量控制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材料学院现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材料物理
与化学省级重点学科,建有深圳市特种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材料学院为深圳特区新材料产业和经济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承担了国
家、省、市和企业的科研项目近百项,涉及功能陶瓷及复合材料、磁致冷材料、能源材料、功能薄膜和纳米自组装材料等研究领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为深圳特区经济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专业介绍:
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
深圳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包括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和材料加工工程三个二级学科,其研究内容如下:
材料物理与化学方向
所开展的主要研究领域有:功能金属与复合材料;新能源材料和光电薄膜材料及其应用等。重点对材料的材料制备、材料组织结构与性质等基础和应用基础进行研究,注重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
材料学方向
材
料学涉及到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等制备、结构和应用等,是材料科学与工程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本方向目前以纳米功能材料、贵金属材料、功
能高分子和能源材料等为研究重点,同时关注材料的表面改性与修饰,并在药物分析、生物传感器等材料分析与计算方面开展了重要的工作,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
和特色。
材料加工工程方向
材料加工工程涉及到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的合成与加工等,是多学科
交叉、渗透的新兴学科。本学科以特种功能材料基础与应用基础为研究重点,开展了在半导体材料、陶瓷材料、金属材料和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成型、宏微观结
构、性能、跨尺度模拟以及实际应用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的研究,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和特色。
另外,部分研究方向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联合培养。
085204材料工程(专业学位):
深
圳大学材料工程专业研究方向包括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材料加工与设备、材料检测与质量控制等领域。使学生掌握材料成份和组织
结构的分析方法、材料的制造过程和质量控制方法、材料性能检测和分析方法、材料的改性技术、材料制品的加工工艺和技术等,以解决工程问题或从事新材料、新
产品、新工艺、新设备的开发能力为培养重点。
另外,部分研究方向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联合培养。
学院简介:
深
圳大学新闻传播学科建立于1985年,是国内高校中较早创建的新闻院系。2006年,成立传播学院。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200余人,硕士研究生70余
人。下设新闻系、传播系、广告系,开设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等三个本科专业(含新闻、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广告策划、广告设计等专业方向)。其中广告
学专业创建于1989年,是我国高校中最早开办广告学专业的三所院校之一。
深圳大学新闻传播学科在广东省乃至全国居于较为先进的地位。目前,获得了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广东省重点学科、广东省特色专业、国家级传媒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
在
编教职员46人。在专任教师中,教授(含正高职称)11人,副教授18人,讲师9人。其中博士23人,从日本、美国、香港引进教授和博士5人,有长期新闻
传播业界工作经验的高级教师6人。师资队伍中有教育部新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教学名师、广东省“千百十”优秀人才、硕士研究生导
师、深圳市优秀教师等多人。已特聘4位海内外著名学者为“鹏程学者”特聘教授。师资队伍学科结构合理,学缘结构优异。在校教师开创了国家级精品课程、广东
省精品课程,获得了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近百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实验教学获奖成果等。
深圳大
学传播学院学科建设成果突出。于2005年创建了广东省高等学校文科重点研究基地——传媒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科研团队完成或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
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国艺术科学规划、教育部社科规划、广东省社科重大项目和规划项目等高层次科研项目。为地
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成果显著,陆续开办了社会舆情研究中心、移民文化研究中心、广告监测中心等,形成了以传播与文化研究、媒体与社会发展研究、广告与品牌
传播研究、媒体经济、城市文化与文化产业研究、影视传播研究等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年均科研经费达到400万元以上。
传播学院与国内外新闻
传播院系建立了紧密的交流合作关系,其中包括国际著名的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威斯康辛州立大学媒体与艺术学院、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传媒学院、威尔士大学媒
体与设计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韩国东义大学人文学院,以及日本电通集团。同时,与台湾政治大学、铭传大学、文化大学、交通大学、玄奘大学、香港中文大
学、浸会大学、城市大学等建立了密切的专业合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赴海外学习研修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传播学院实验教学设备精良,近年来投
入实验设备资产近3000万元。建立了新闻采编、网络多媒体、广告设计、电话调查、影视制作、非线编辑、传媒采集、数字录音、数字摄影、虚拟演播等多个功
能实验室,于2009年被评为国家级传媒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传播学院主办了第一届至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广东赛区赛事等大型创新型实践教学赛
事。学生在校期间获得了各类国内外专业书课竞赛奖项达到500多项。毕业学生主要就业于华南地区大众传媒、网络新媒体、广告、公共关系、影视制作、市场营
销、政府行政等广阔领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专业介绍:
050300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
一、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发展概述
深
圳大学新闻传播学科起步于上一世纪80年代中期。1989年,率先建立广告学本科专业;现有本科专业三个: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2003年,获得传播
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传媒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入选第二批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8年传播学科获选为广东省重点(扶持)学科。
经过近30年的积淀,深圳大学新闻传播学形成了以下学科优势:
1.
教研队伍优势:高层次学者型师资队伍平均年龄36岁,潜力巨大,其中有教育部新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博士生导师、多人担任国内新闻传播学会、广告学会、新
闻史学会、影视学会的副会长、常务理事和理事;多人留学美、日、英、韩、台、港,国际化程度很高;学者型教师涵盖新闻传播学、文学、艺术学、经济学、社会
学、管理学、信息科学、文化地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哲学等多学科,形成跨学科融合的优势。
2.学科研究特色鲜明:本学科形成了独具特色
的研究领域,如传播与文化研究、新闻研究、网络与新媒体研究、广告与品牌传播研究、媒体经济与文化产业研究、影视传播研究等;在上述领域承担了国家社会科
学基金重大项目、一般项目等数十项国家级科研项目以及数十项省部级科研项目。
3.地域优势:深圳是改革开放前沿,高新科技、新闻传媒和文化产业高度发达的地区。特区对快速发展新闻传播学科的研究生教育,培养高端人才有迫切的需求。目前深圳大学新闻传播学科为深圳提供大批高层次新闻传播和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具有越来越大的社会影响力。
4.办学基础优势:本学科建立在比较坚实的高质量的本科教育基础上。广告学等本科专业办学质量得到国内外高度评价。本科实验教学体系完整,设施精良,办学条件好,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性单位。
5.国际交流优势:毗邻港澳台,与海外著名高校建立了广泛深入的学术交流合作关系。
二、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和特色
1.传播学(二级学科方向):
本
方向立足于中国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实际,高度重视传播及传播理论的本土经验,力图在广阔的文化视野中,对人类社会的传播现象进行理论反思,突破狭隘的功利主
义和实用主义观念,凸显人文价值取向,将哲学和文化史的智慧注入新闻传播学科,建立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学研究范式,实现本土化发展并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更
好地交叉融合。本方向突出媒体与社会发展的关联性研究,特别重视采取科学的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方法,集中研究新媒体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研究网络传播和
新媒体传播对社会群体、社会心理和个体的社会行为的深刻影响,研究社会舆情形成和演变的规律等。
2.新闻学(二级学科方向):
本
学科方向包括中外新闻史论研究、新闻实务研究及新闻体制改革研究。立足于深圳特区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以及广东和深圳新闻传媒三十年发展、新闻体制改革的丰
富成果,研究主流媒体集团的体制改革、新闻实务、国际新闻和对外传播发展、港澳台新闻业、亚太地区新闻传播业的发展等,将新闻理论研究和新闻改革研究紧密
结合,以总结我国新闻发展经验和规律,为发展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推进新闻改革服务。
3.广告学(二级学科方向):
本学科
研究方向以如何建立与消费者的有效沟通为核心,围绕媒体、产品市场及消费者三个维度研究广告运动、广告策划和广告创意、广告法规建设、广告的科学监管、广
告受众效果、广告心理、广告媒体等,将传播学与市场营销学、统计学、心理学、符号学等有机结合。既研究广告科学理论,也研究广告实务和运营管理。
本
研究方向,立足于广东和深圳市发达的传媒业和广告业,建立了30多个广告研究和教学实习基地。与政府部门长期深度合作,完成了“深圳市广告发展规划”,创
建了“深圳市广告监测中心”,提供全媒体的广告播出监测服务,为净化广告传播环境,发展深圳广告产业作出了切实的贡献。
4.媒体经济与文化产业研究(二级学科方向):
本
研究方向立足媒体经济这一产业核心带,融合并深化了媒体与信息社会、文化经济、城市发展、公共政策、文化地理等跨学科领域的研究。本方向关注基于媒体的音
乐、动漫、游戏、影视、艺术、设计等内容价值实现方式,而且关注媒体在其他文化领域如博物馆、艺术经济、文化旅游、城市发展、文化政策、知识产权、全民创
意等各方面的作用,具有典型的跨学科交叉研究特色。
本方向研究具有得天独厚条件。深圳目前是国家创新型城市和文化创意产业领先地区,国际
文化产业博览会带动的传媒体制改革、媒体集团化、文化体制改革、设计之都建设以及诸多文化创意产业崛起,形成了区域优势和辐射功能。本方向的研究将总结提
升深圳经验,并促进传媒经济和文化创意产业方向的研究生教育得到长足发展,为此一新兴领域培育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的主要研究成果
新
闻传播学(一级学科)以深圳大学传媒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2005年经广东省教育厅批准的广东省高等院校文科重点研究基地)为依托,建立了有突出的科研实
力的学术团队,重点开展新闻传播学、文化政策、文化创意产业、城市文化的研究。2005年以来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含
全国艺术规划)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项目4项、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8项、广东省社科重大项目6项、省社科规划项目
7项(部分已结项)。出版各类专著50余种,发表论文400余篇,主要涵盖了传播理论研究、移民城市研究、城市空间与文化认同研究、城市文明指数研究、流
动人群与媒体赋权研究、文化体制改革与公共文化服务研究、网络谣言的传播规律与应对策略研究、社会民意的网络表达与疏导机制研究、媒体技术与社区传播、社
区传播与社区文化、社会阶层建构及身份认同影响的实证研究、珠三角地区媒体舆情及政府互动关系与和谐社会研究、微博空间商议民主表征研究、文化产业集群研
究、城市中少数民族交往与族际交往研究、政府基金投入的公益性文化项目绩效评估、社会舆情研究报告等等。同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深港合作。积极参与党和政
府的重大决策,获得了省市政府的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励多项。
学院简介:
荔园美,学院新。深圳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于2006年教师节,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95年深圳大学理学院应用物理系的光电子技术专业。大学校园绿树成荫,鲜花竞放,风景优美,科技楼是深圳大学校园内的一颗明珠,学院就位于这颗明珠上。
在年轻学院发展的历程上,铭刻着“脚踏实地,自强不息”的深大精神。成立之初,在学校“特区大学、窗口大学、实验大学”的办学思想指导下,根据本院的学科特点和师资力量,把建立一所高水平的“创新型工科名院”作为学院的长远规划和奋斗目标。
结
合珠三角地区主要行业发展领域和人才需求趋势,学院设置电子科学与技术(省级IT名牌专业)、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省级特色专业)、微电子学三个本科专业。
拥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广东省重点学科)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光学(广东省重点扶持学科)、无线电物理两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一个光学工程专业硕士
点,以及光学工程博士点和华南地区首个光学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形成了从学士、硕士到博士的完整的高级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拥有装备精良的本科教学实验中心,下设电子科技基础实验室、光电子器件实验室、光电子信息技术实验室、微电子技术实验室、电子科技创新实验室等五个实验室,为学生实践技能和工程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学
院还拥有一个广东省高校先进光学精密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和两个深圳市重点实验室—激光工程重点实验室和微纳光子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科研设备总值3000
余万,已经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一项、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一项、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一项、深圳市科技进步奖五项、深圳市科技创新奖一项。重点实验室
为教师科研、学生创新提供了高水平的研究平台,形成了以科研促进教学、提升学生科技素养的特色。
学院始终秉持“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中
心”的办院理念,积极贯彻落实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在本学科领域培养掌握相当理论基础、实验能力和专业知识,能从事各种光电子器件、光电子材料、光学与光电
子系统、集成电路、集成电子系统等方面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设计与开发等工作,具有“素质好、基础好、上手快、转型快”特色的骨干人才。
几
年来,本院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8%以上。许多毕业生进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内外名校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并获全额奖学金。同时很多学生就业于光电
子、微电子的生产、开发研究部门,从事各种光电元器件、电子元器件以及光纤通信系统的设计、制造与研发;亦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到中兴通信、联想、长城、新飞
通、大族激光、JDSU等知名企业工作,或自己创业并成为小有名气的企业老板。
专业介绍:
070207光学(二级学科):
本
学科属广东省重点扶持学科,设有激光技术与器件、集成光子学与光通信技术、瞬态信息光电技术、光子晶体光子器件、光电检测与传感技术、现代光学设计等研究
方向,具备先进光学精密制造技术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深圳市激光工程重点实验室、深圳市微纳光子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等一流的科学研究平台。本学院的光
学工程博士点和光学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为该学科人才的继续深造提供了良好的学科专业平台。
激光技术与器件研究方向主要开展新型固体激光器、
光纤激光器、激光频率变换技术、超快激光技术、激光应用等方面的研究。集成光子学与光通信技术研究方向主要进行微光学、二元光学、光纤通信技术与器件等方
面的研究。瞬态信息光电技术研究方向主要进行瞬态信息光电记录技术,特别是非管超高速、极高速成像技术和非像光学探针记录技术、电光偏转术和光光编码技术
的研究。光子晶体光子器件研究方向主要开展新型光子晶体结构、光子晶体的新性质、和基于光子晶体的光通信器件、光电子器件与光集成器件的研究。光电检测与
传感技术研究方向主要开展光纤传感基础理论、光纤传感器、光纤传感网络、光纤光栅在光通信中的应用、新型光纤光栅传感器、光子晶体光纤及器件等方面的研
究。现代光学设计研究方向包括成像光学系统和照明光学系统设计,主要开展典型光学系统、激光光学系统、投影光学系统、红外光学系统和空间光学系统以及半导
体照明等成像与非成像光学系统等方面的设计研究。
主要课程:高等激光物理、信息光学、高等光学、非线性光学、数理方程与特殊函数、数字图像处理、光学系统CAD、导波光学、集成光学、计算方法、光信息论、光纤通信与器件、现代激光器件与技术、二元光学技术、固体光子学等专业课程。
070208无线电物理(二级学科):
本
学科设有太赫兹物理与技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无线传感技术与网络三个研究方向,具备深圳市激光工程重点实验室、深圳市微纳光子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深圳
大学太赫兹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流的科学研究平台。本学院的光学工程博士点和光学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为该学科人才的继续深造提供了良好的学科专业平台。
对
于太赫兹物理与技术研究方向,培养具有太赫兹物理与技术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能从事太赫兹物理与技术学科及相关领域的科研、教学、技术开
发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对于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研究方向,培养具有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能独立从事现代电磁场理论
与器件、微波光子学与光子晶体光路集成器件、微波与光通信技术及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项目研究开发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对于无线传感技术与网络研究方向,培
养掌握无线信息传感技术与网络、计算机网络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在传感与物联网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开发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
要课程:固体物理、高等电磁场理论、数值分析、非线性光学、导波场论、计算电磁学、毫米波理论与技术、微波光电子学及其应用、太赫兹科学与技术、量子电子
学、信息光电子学、微纳米器件物理、薄膜物理、光电子物理导论、新型微纳电子材料与器件、微细加工原理与技术、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与设备、无线通信原理、数
字信号处理、无线传感器网络、硬件描述语言、现代数据通信网、数字图像处理、传感技术与应用、嵌入式系统分析。
学院简介:
深圳大学法学院的前身法律系始建于1983年,与深圳大学同步发展,是国内较早设立的法学类院系之一,曾由中国人民大学骨干教师帮助组建。1997年法律系改建为法学院。著名法学家高铭暄教授和李泽沛教授、董立坤教授等都曾先后担任法学院(系)领导工作。
依
靠和发挥地处深圳特区、毗邻港澳的独特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法学院已经成为以法学为主包含社会工作专业教学和研究,并以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为主的教学科研
单位。已为深圳和国家输送了五千余名法律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目前作为深圳特区唯一的全日制大学法学院,在校本科生2000余人、各类研究生600余人。
学位授权、重点学科、名牌特色专业和研究基地:
1983年创办法学本科专业并获法学学士学位授予权。
1996年9月,国际私法学被广东省教育厅批准为省扶持学科。
1998年6月,获得国际法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0年12月,国际法学被广东省教育厅批准为省重点学科。
2003年9月,国际法学被广东省教育厅批准为省扶持学科。
2006年1月,获经济法、刑法、宪法行政法学三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6年2月,法学专业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专业。
2007年获在职法律硕士(JM)学位授予权。
2007年获法律硕士(非法学)学位授予权。
2009年获法律硕士(法学)学位授予权。
2011年1月,获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2011年6月,法学专业被评为广东省特色专业建设点。
2011年6月,获法学理论、民商法、诉讼法学三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2011年12月,获知识产权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两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9年7月,设立国家级“深圳大学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
2011年4月,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设立省部级“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理论研究基地”。
师资队伍:
深圳大学法学院现有教职工78人,其中专职教师68人。专职教师中现有教授18人、副教授32人、讲师17人、外籍教师1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44人。师资队伍具有以下明显特点:
1.学缘广泛且国际化程度高。均毕业或来自数十所国内外知名院校,近半数教师曾分别在世界知名大学留学、进修和交流,其中有十多位教师在国(境)外获得博士学位。
2.年龄、学历、职称结构有优势。平均年龄不到40岁。高级职称教师占70%,青年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
3.
同行知名度高。第六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1人,第五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提名奖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广东
省十大杰出法学家1人,2位教授获得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荣誉。现有20人(次)任全国性法学学术团体的理事以上职务,12人任广东省各类法学研究会的会
长或副会长。
学科建设:
截止目前,法学院的法学专业,除军事法学科外,学科建设已涵盖其他所有二级法律学科,形成了二级学科发展各具特色、齐头并进的局面。
(一)国际法学
1.办学时间长,获首批省级重点学科至今。从1983年深圳大学创办法律系开始,国际法学一直是重点发展学科。1996年开始国际法学被评为广东省级重点学科,是全省最早的法学重点学科之一。1998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得国际法学硕士学位授予权。
2.师资队伍优势明显。专任教师1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0人、讲师2人。人数、学历职称和学缘结构在高校同专业中有明显优势。
3.学科研究特色突出。早在1996年就获得全国社科规划“九五”重点课题《中国内地与香港法律冲突与协调》。近年在国际商事仲裁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也有很好的影响。
4.
人才培养和研究成果丰硕。近五年获省部级科研项目(含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项,发表论文56篇,出版专著6部。在2009年广东省首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评奖中荣获唯一的法学类优秀论文。在全国“第八届杰赛普(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中国)辩论赛”中获得冠军。
(二)宪法与港澳基本法
1.学术方向鲜明,成为国家和广东省的学科基地。设立了承担国家重要研究任务的全国唯一的基本法研究基地“深圳大学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
2.学术成果丰硕,标志性成果国内领先。获得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等省部级项目15项。完成国际合作项目、横向课题近20多项。获得司法部、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奖励5项。
(三)经济法学
1. 标志性成果领先。多个标志性成果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获得“首届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第五届高等学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等省部级奖励近10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司法部等省部级以上项目10多项。
2. 学科带头人和骨干力量优秀。学科带头人应飞虎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荣获第六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首届“鹏城杰出人才”等荣誉称号。
(四)知识产权法
1.科研实力突出,成果丰硕。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等权威刊物发表论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以“优秀”结项)和多项省部级、市厅级及横向项目;荣获司法部第三届法学教材与科研优秀成果奖等多个奖项。
2.建成省部级学科基地,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司法实践。成为最高人民法院设立的“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理论研究基地”。该基地系全国五个基地之一,也是广东省唯一的该类基地。
3.人才培养特色鲜明。与深圳市政府和著名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联合共建了知识产权学院,成为“官、产、学、研”紧密结合培养高质量知识产权法律人才的重要平台。
4.带头人知名度较高。朱谢群教授是首届广东省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家库成员;李扬教授是博士生导师并曾多年在日本和台湾访学交流,著述颇丰。
(五)刑事法学
1.师资队伍实践经验丰富。有专任教师10人,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6名。曾月英、吴学斌、左德起、林伟强等都曾挂职或任职公检法机关。
2.研究方向明确,人才培养质量高。形成了经济刑法、港澳台刑法、俄罗斯刑法、刑事侦查、法庭科学技术研究方向。多名研究生参与过各类课题的调研、论证与执笔,在2009年挑战杯赛事中,取得深圳大学赛区特等奖、广东省赛区三等奖的佳绩。
(六)民商法学
1.形成一定的研究特色,成果比较丰硕。形成了房地产法、公司法研究方向和特色。近5年来在国内外发表论文约60篇,出版专著5部,出版教材4部,承担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5项。
2.师资队伍国际化程度高。有四位教师属于获得博士学位的海外留学回国人员。
研究机构:
法学院拥有九个校级研究机构,包括:宪政与人权研究中心、弱势群体保护研究中心、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研究中心、知识产权法研究所、律师研究所、国际经济法律与政策研究中心、仲裁法研究所、空间政策与法律研究所、台湾法律研究所。
人才培养特色和优势:
依托省级名牌专业、特色专业和优秀的师资队伍,我院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报考率和就业率均获得社会广泛赞誉。我院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的特色和优势如下:
1.
培养目标明确,教学资源优良。选修课多、实践性课程多。校级精品课程几乎涵盖了所有法学基础课程。双语课和专业外语课受到广泛重视。聘有外籍教师常年开设
多门全外语讲授的专业课。努力实现培养“素质好、基础好、上手快、转型快的事业骨干和创业创新型人才”的办学目标。
2.注重实践教学和人
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创新。旁听法院庭审、假期社会调研、双休日社会实践、学生法律援助活动等已常态化。学生均须完成为期3个月的专业实习。建立稳定实习联系
单位28家,其中10家已签订了长期实习基地协议。聘请知名学者开设系列“学术讲座”。聘请实务界人士主讲的“法律实务精英论坛”已经课程化。教师辅导与
学生读书报告相结合的“小经典精读”活动颇具特色。担任兼职律师的教师集体开设的“法律实务实训课程”深受欢迎。组建由校友、家长、法律实务界代表等多方
组成的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开创了本科教学监督管理的新举措。
3.就业、司考、出国深造及各类大赛成绩喜人。统计数据表明,2005-2009届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98.9%
。学生每年在国际专业大赛中均有获奖,其中在第八届JESSP国际法模拟法庭赛(中国)大赛中,我院学生代表队获得全国冠军。本科生司法资格考试通过率稳
步提升,2009年达到22 %
,居全国同类学校前列。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比赛中曾获得省级二等奖、三等奖多项,校级特等奖两项,一、二、三等奖多项。每年还有众多的毕业生到港澳及
国外知名大学继续攻读研究生,其中2009年人数达到约60余名。
深圳大学法学院教学科研硬件设施完善。学校拥有独立的法律图书专馆,
学院拥有可容纳30人的电子信息阅览室。截止2010年5月统计,学校馆藏中外文法律类图书20.4151万册、中文期刊90(种)、外文期刊
12(种)、电子数据库56(种)、中文电子期刊88(种)、外文电子期刊638(种)。学院建有300多平方米的法庭科学实验中心,仪器设备总值417
万元(截止2010年5月统计);学院还有设备齐全并可容纳350人的模拟法庭等教学设施。
经过长期不懈的建设与发展,院领导班子带领全院教职工在办学规模、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学生培养质量和专业特色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大批优秀毕业生成为特区法制建设、经济建设的骨干中坚。法学院已成为深圳经济特区法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2013
年,法学院按法学一级硕士点招生,包括以下9个二级专业:法学理论(030101),宪法学与行政法法(030103),刑法学(030104),民商法
学(030105),诉讼法学(030106),经济法学(030107),国际法学(030109),知识产权法学(0301Z1),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学(0301Z2)。
专业介绍:
030100法学(一级学科):
专业代码:030101
专业名称:法学理论
法
学理论是法学的二级学科,是法学体系中的主干学科和所有部门法学的基础。法学理论从社会政治、经济、伦理、文化以及法律本身等多角度和多层面,来研究法律
现象产生、运行和发展的历史规律,研究法的本质、特征、内容、形式及其结构、功能与价值,以建立法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体系,揭示法律实践的一般规律。除了
抽象的哲学思辨和现实情怀以外,该学科还注重传统法律文化的研究,以求能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本学科尤其致力于西方法学理论与当代中国社会法的基本理论研
究,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行理论上的深入探索和概括。它所阐述的法的基本概念、范畴、法的运行、法的价值以及法律文化,对于正确理解和把握
法律及社会,对于法学各学科的学习具有理论奠基和方法论的指导意义,是法科学生必须具备的知识基础和理论素养。
本学科具体研究方向与研究内容如下:
1、现代法理学
本方向侧重研究法的一般理论,诸如关于法的本质与概念研究;法的形成与运作的研究;法的作用和价值研究;人权研究;立法学研究,以及国外法律发展和法制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等。通过对法的一般理论研究来揭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该研究方向的重要原则和特色是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中国法治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因此而体现出该研究方向厚重的社会责任感和重要社会价值与学术意义。
2.比较法研究
本方向主要是对世界上各种不同的法律秩序进行相互比较。在研究世界上各种不同的法律秩序的基础上,总结出各国法制发展中的经验教训,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并确定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法律在世界上的地位以及它可以为世界法律文化作出何种贡献。
该
研究方向的特点是注重跨学科研究,包括比较法与部门法学,国际法学及其他相邻学科如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等,参考这些邻近学科的研究成果,运用历史分
析、规范分析、结构分析、经济分析、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多角度对世界上不同的法律秩序进行考察、分析,揭示法的发展规律,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
体系的完善提供理论支持。
法理学主要课程设置
法理学专业法律文化专业比较法题法学理论是法学的二级学科,是法学体系中的
主干学科和所有部门法学的基础。法学理论从社会政治、经济、伦理、文化以及法律本身等多角度和多层面,来研究法律现象产生、运行和发展的历史规律,研究法
的本质、特征、内容、形式及其结构、功能与价值,以建立法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体系,揭示法律实践的一般规律。除了抽象的哲学思辨和现实情怀以外,该学科还
注重传统法律文化的研究,以求能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本学科尤其致力于西方法学理论与当代中国社会法的基本理论研究,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
行理论上的深入探索和概括。它所阐述的法的基本概念、范畴、法的运行、法的价值以及法律文化,对于正确理解和把握法律及社会,对于法学各学科的学习具有理
论奠基和方法论的指导意义,是法科学生必须具备的知识基础和理论素养。
毕业后可从事的工作:
法学理论学科的研究生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可以从事以下工作:
1.各级政府的政法部门,如纪委、政法委、司法局等;
2.各级人民法院、各级人民检察院、;
3.律师事务所、公司、企业法务工作;
4.公安系统、监狱系统;
5.各类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相关部门。
学制:3年
授予学位:法学硕士学位
专业代码:030103
专业名称: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研究方向介绍:
宪法学行政法学研究方向形成了如下鲜明的特色和优势。
1.
学术方向鲜明稳定,基地建设有重大突破。本研究方向2006年获批有宪法学行政法二级学科硕士点,在宪法学、行政法学、港澳基本法和人权法学四个领域凝练
和形成了研究特色。2009年由本方向师资为骨干力量成立了全国唯一的省部共建的港澳基本法研究基地深圳大学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在全国形成了体现区域特
色和自身优势的港澳基本法学科方向。2005年成立的校级宪政与人权研究中心,学术活动活跃,成绩显著,获得中国人权研究会会长罗豪才教授的高度评价。
2.
学科梯队结构合理,学术实力较雄厚。现有教授2名、副教授3名,讲师2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5人。聘有校外三位教授作为兼职导师。有5位担任全国的宪法
学、立法会、行政法学、人权教育、信息法学等研究机构理事以上职务,有3位担任省级专业学术研究会的副会长职务。
3.对外学术交流十分活
跃。本研究方向先后举办“人大改革:民主与法治的逻辑”研讨会、“香港政治生态、政制发展与选举制度改革”研讨会、纪念澳门回归十周年学术研讨会等全国性
学术会议,邀请内地、港澳和美国、英国的学者来深讲学30余人次,带头人和学术骨干赴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韩国、澳大利亚、瑞典、挪威、日本等国访学或
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有20多人(次),赴港澳地区参加学术会议、讲学或考察访问达50多人次。
4.教学和人才培养有创新。本学科方向较早
在国内开设港澳基本法、香港法等课程,《宪法学》是校级精品课程,学术骨干获得数项校院级教学一等奖、二等奖。迄今为止已经招收法学研究生62名,毕业研
究生有的考入清华大学攻读博士,有的进入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工作,就业情况良好。2013年本方向将首次试点招收港澳台研究生。本方向十分重视研究生的学
术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目前有13位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15篇,1人参加第四届东亚公法学论坛,6人参加在澳门举行的学术会议。
四个具体
研究方向分别是(1)宪法学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宪法学的基本原理,研究中外宪政制度和重大宪政实践问题;(2)行政法学研究方向:主要研究行政法学的基本
原理、基本制度和行政法治的重大实践问题;(3)港澳基本法研究方向,主要研究香港和澳门基本法的制度及其实施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4)人权法学研究
方向:主要研究人权法学的基本原理和国内、国际人权保障的重大实践问题。
研究成果介绍:学术成果丰硕,标志性成果有突破。本研究方向学科
力量先后获得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5项其他省部级项目,主持有国际合作项目、横向课题近三十项;获得司法部
第三届法学教材和科研成果奖二等奖1项、第三届钱端升法学研究奖三等奖1项、广东省2008-2009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项等省部级奖4
项,市级、校级等其他各类奖励10余项;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近10部。
主要课程设置:《宪法专题研究》、《行政法专题研究》、《人权法专题研究》、《港澳基本法专题研究》、《公法名著选读》。
毕业后可以从事的工作:在立法、执法、司法等国家机关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政策法规调研和实务工作,以及在企业事业单位从事法务工作,在教学科研单位从事本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
学制:三年(成绩优秀并发表有科研成果可以提前一年或半年毕业,但学制不少于两年)。
授予学位:法学硕士学位。
指导教师名录:邹平学、宋为民、黎军、钟晓渝、熊哲文、李薇薇、宋明、叶海波。
专业代码:030104
专业名称:刑法学
本
学科培养具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基础、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具有扎实的法学理论功底和完整系
统的刑法学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组织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能适应法学研究、法学教学、司法实践、律师实务及其他法律工作的高水平要求;熟练地掌
握一门外语,并能够借助外语进行学术交流和开展比较研究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法学专门人才。
1.经济刑法学
经济刑法学
作为刑法学的一个新兴分支学科,是法治经济时代刑法学的新的研究领域和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经济刑法规定的经济犯罪及其刑事责任,并对经济刑事立法和经济
刑事司法的一般规律进行理论概括的科学;同时也是刑法学与经济学相联接的一门复合型学科,在经济犯罪日益普遍的当今社会,经济刑法学的发展无疑对于我国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维护和刑法学理论体系的发展与完善及对司法实践的积极导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比较刑法学
本
学科是一门针对国内外刑法基础理论、刑法思想、刑法体系和我国未来的刑法学研究方向及其建构的科学体系。深入探讨和研究这些内容,有助于我们在全面认识和
掌握外国刑法学理论体系的同时,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刑法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对于我国刑事立法、司法和执法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3、中国刑法学
新
中国刑法学经过多年的研究发展,已初步建立起有自己特色的刑法制度和刑法学理论体系。现今,为了立足本土,充分认识和了解中国国情,尊重中国法文化传统与
现实政治法律制度,中国刑法学的研究就显得至关重要。通过深入探讨和研究这些内容,有助于我们在更为全面、具体地学习和借鉴他国先进刑法制度和刑法学理论
的基础之上,建构符合刑事法治理念的刑法学理论体系和刑事法律制度。
主要课程设置:
《刑法总论》、《刑法分论》、《经济刑法》、《比较刑法》、《案例评析研究》、《外国刑法》
毕业后可以从事的工作
1.各级政府的政法部门,如纪委、政法委、司法局等;
2.各级人民法院、各级人民检察院、;
3.律师事务所、公司、企业法务工作;
4.公安系统、监狱系统;
5.各类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相关部门。
学制:3年
授予学位:法学硕士学位
专业代码:030105
专业名称:民商法学
民
商法是以民事和商事法律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最富于学理性和实践性的应用法学。其研究内容与人民生活、国家经济建设息息相
关。在法学学科体系中,民商法学处于核心地位。而我国实行民商合一主义,商法为民法的特别法。民商法是保障公民民事权利,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
性法律。民商法学在发展民主、保障人权、繁荣经济、促进社会进步中占有重要地位,起着巨大作用。民商法学通过对民商法理论和各种民商事法律制度的研究,为
我国民商事立法、司法和律师实务提供法学理论指导,为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法制国家建设及司法实践服务。本学科具体研究方向与研究内容包括民法学方向、
商法学方向和房地产法学方向。
研究成果介绍
民商法学科组老师科研研究方面成果丰硕,在《中外法学》、《政法论坛》、《房
地产合作建房合同效力的认定及处理》、《论建设工程承包人优先权》、《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法律之探讨》、《中国法学》、《政法论坛》、《法学家》、《现代法
学》、《法学评论》、《法学》、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教材15部,获得省市级各类科研奖项5项,主持国家级、省部级5项。
开设主要课程:
《民法学专题》《商法学专题》《债法学专题》《物权法专题》《知识产权法专题》《公司证券法》《票据法》《竞争法》《保险法》。
毕业后可从事的工作
1、相关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管理、服务;
2、公司、企业法务、管理工作
3、法院、仲裁等机构专业工作;
4、律师事务所等相关中介行业工作。
学制:3年
授予学位:法学硕士学位
专业代码:030106
专业名称:诉讼法学
专业方向介绍:
诉
讼法是规定诉讼活动如何进行的部门法,属于国家基本法。其目的在于保证刑法、民法等实体法的正确实施。诉讼法学则是以诉讼法律规范为基础,对诉讼理论、诉
讼实践加以研究的一门法学学科。目前,我国的诉讼法学领域主要包括刑事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同时《证据法》、《仲裁法》、《监狱法》、《律师法》及刑
事侦查技术等也属于诉讼法学的研究范畴。诉讼法学专业的开设不仅直接为国家的法治建设培养了法律专业人才,而且对于推进我国诉讼法的完善和合理运作,对于
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深化司法改革,实现司法公正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成果介绍:
诉讼法学类研究成果现
有几十余项,包括《刑事司法诚信问题研究》、《职务犯罪侦查问题研究》、《英美法概论:法律文化与法律传统》、《日本刑事诉讼法通论》等个人专著、《刑事
诉讼法学》等合著以及发表于《中国法学》、《法学评论》、《法商研究》等法律核心期刊及其他法律期刊的论文等。诉讼法学学科组同时承担并参与了众多科研项
目,包括司法部关于刑事司法诚信的科研项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检察委员会改革的项目以及全国人大港澳基本委员会、教育部、深圳市各级法院、检察院及相关
司法系统组织的科研项目等。
主要课程设置:
刑事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证据法学刑事政策研究行政诉讼法学司法制度研究
毕业后可以从事的工作
诉讼法学科的毕业生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除继续深造学习外,还可以从事以下工作:
1.各级政府的政法部门,如纪委、政法委、司法局等;
2.各级人民法院、各级人民检察院、;
3.律师事务所、公司法务;
4.公安系统、监狱系统;
5.各类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相关部门。
学制:全日制三年
授予学位:法学硕士学位
专业代码:030107
专业名称:经济法学
深
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一些新问题、新现象、新矛盾以及新突破等,较多首先在该地区出现。这为深圳市的经济法学研究提供
了独特的广阔空间,同时也对深圳的经济法实践和经济法学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深圳大学一直非常重视经济法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经过多年的发展,深圳大学经济法学科点已具有相当规模,共有硕士生导师9名,其中,8位具有博士学位;1人次获得第六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1人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次获得首届深圳十大杰出人才奖。
深
圳大学经济法学科覆盖了经济法学的所有领域,已经形成了经济法和社会法基本理论、市场监管法、财政税收法、金融法等学科方向和研究领域。学科点的研究水准
和团队力量在广东省具有很大影响,在全国具有相当影响。近年来,《权利倾斜性配置研究》、《公共规制中的信息工具》等多个标志性成果在《中国社会科学》发
表;学科点获得“首届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第二届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第五届高等学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等省部级奖励近
10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司法部等省部级以上项目10多项。
近年来,经济法学科积极开展各类学术活动。如2008年3月承办第
53期深圳学术沙龙,主题为“消费者保护的制度创新:以消法和深圳条例为对象”;2008年4月承办第五届中国青年经济法博士论坛,主题为“经济法权
利”;2008年12月承办第68期深圳学术沙龙,主题为“食品安全法律及其实施机制的创新与完善”;2010年7月承办广东省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
2010年年会等。
经济法学科点下的深圳大学弱势群体保护研究所成立于2008年2月,是在经济法学科专门从事弱势群体保护法律制度研究
的骨干教师的基础上,整合经济学院、管理学院从事消费保护、农民工等问题的研究力量而成,是深圳大学重点扶持和建设的学术创新团队,深圳大学校级人文社科
重点研究基地。团队知识结构合理,研究方向设置齐全,是一支能够发挥优势互补、进行跨学科研究的专业性队伍。
经济法学硕士点在2006设
立,硕士点非常注重对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近年成功培养了一些有较高水准的研究生。一些学生在《读书》、《河北法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广告研
究》等刊物发表论文,有研究生的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全文转载。其中被评为2009年度南粤优秀研究生2名,2010年考上北京大学
经济法学博士生1名,2011年考上中山大学经济法学博士生1名。学生整体的就业状况良好。
专业代码:030109
专业名称:国际法学方向
研
究方向介绍:从1983年深圳大学创办开始设立该学科方向。从1996年至今,国际法学一直被评为广东省级重点学科,是全省最早的法学重点学科之一。
1998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得国际法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专任教师1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0人、讲师2人。本方向教师人数、学历职称
和学缘结构在全国同类学校有明显优势。目前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国际公法、国际商法、WTO法律制度。
研究成果介绍:
近五年获省部级科研项目(含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项,发表论文56篇,出版专著6部。招收硕士研究生累计达102人,获得硕士学位者125人。在
2009年广东省首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评奖中荣获唯一的法学类优秀论文。国际法专业学生在全国“第八届杰赛普(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中国)辩论
赛”中获得冠军。
主要课程设置:法学理论、国际法专题、民商经济法专题、仲裁法、国际贸易法、海商法、WTO法律制度、国际商法、外层空间法、国际投资法、国际金融法等。
毕业后可以从事的工作:各类政府机构、公检法等司法机关、企事业单位、教学研究机构、律师等。
学制:三年
授予学位:法学硕士
专业代码:0301Z1
专业名称:知识产权法学
研
究方向介绍:该方向是当今法学领域最热门方向,2011年获得目录外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成为深圳大学可以独立招收和授予知识产权硕士学位的研究方向
之一。现有专任教师3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人,1人获广东省十大青年法学家称号,1人获湖北省第二届十大青年法学家提名奖第1名,3人均有国外学习
和工作经历,1人担任中国科技法学会常务理事,3人担任中国知识产权法研究会理事。目前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知识产权法基础理论、著作权法、专利权法、商标权
法、与知识产权有关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知识产权管理、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
研究成果介绍:近十年参与或者主持各种科研项目(包括社科
基金项目、其他省部级项目、各种软科学课题项目)20余项,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环球法律评论》、《法学家》、《法学》、
《法律科学》、《法商研究》、《现代法学》、《知识产权》、《法律适用》、《科技与法律》、《电子知识产权》、日本《知的財産法政策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
论文70余篇,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法律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台湾元照出版社等出版专著、译著13部。
主要课程设置:知识产权法基础理论专题、著作权法专题、商标法专题、专利法专题、竞争法专题、知识产权管理专题、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专题、港澳台知识产权法专题、刑事法专题、民商经济法专题、诉讼法专题、法理学专题。
毕业后可以从事的工作:各类政府机构、公检法等司法机关、企事业单位、教学研究机构、法律服务机构等。
学制:三年
授予学位:硕士
专业代码:0301Z2
专业名称:劳动与社会保障
该
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劳动法学、社会保障法学和劳动关系学。劳动法学是研究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法律规范的学科。社会保障法学是研
究以国家和社会为主体,为了保证有困难的劳动者和其他社会成员以及特殊社会群体成员的基本生活并逐步提高其生活质量而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学科。劳
动关系学是研究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基础学科。
随着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和事业的发展,各级劳动保障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科研机
构以及经营单位,对劳动与社会保障法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实务操作领域都亟需劳动与社会保障法专业人员。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硕士点
致力于培养通晓劳动关系、劳动合同法、集体合同法、劳动争议处理法、工会法、社会保险法、社会救助法、社会福利法的专业人才,以传授劳动与社会保障法专业
知识和研究方法为主,注重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背景。
035101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
专业代码:035101
专业名称:法律硕士(非法学)
主要课程设置: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民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经济法、国际法、知识产权法、法律文书、模拟法庭训练、法律谈判、法律实践等。
毕业后可以从事的工作:主要从事立法、司法、行政执法、法律服务和企业管理等实际工作。
学制:三年
授予学位:法律硕士学位
035102法律(法学)(专业学位):
专业代码:035102
专业名称:法律硕士(法学)
主要课程设置:法理学专题、中国法制史专题、宪法专题、民法学专题、刑法学专题、刑事诉讼法专题、民事诉讼法专题、行政法专题、经济法专题、国际法专题、知识产权法、法律英语、法律文书、模拟法庭训练、法律谈判、法律实践等。
毕业后可以从事的工作:主要从事立法、司法、行政执法、法律服务和企业管理等实际工作。
学制:三年
授予学位:法律硕士学位
学院简介:
学
院现设行政管理、企业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经济及管理、政治学、旅游管理6个硕士学位点,2013年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和旅游管理3个二级硕
士学科点将统一按照工商管理一级学科招生培养;学院现有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和项目管理硕士(MPM)3个专业硕士学位点;工
商管理、公共管理、管理科学、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5个系,开设工商管理、行政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6个本科专
业。其中,工商管理专业于2005年被评为广东省高等学校名牌专业,于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学院已建设校级精品课程6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
学院招生规模与水平逐年攀升,现有在读硕士研究生500余人,全日制本科校生3000余人,学生就业率90%以上,各专业在全国综合大学最新专业排名中均
评为B+水平以上。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职教师88名,其中教授23名。博士56名。具有国外学历及访问背景的教师19名。管理学院广纳国内外及社会各界精英,每年有外聘客座教授40余名参与各专业的教学与实践活动。为学生理论学习与社会实际对接搭建了桥梁。
专业介绍:
030200政治学(一级学科):
设立时间:2011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宪法和法律,愿意服务社会,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良好的业务能力和身心健康的从事政治学研究、政府管理和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具体要求:
1、遵守宪法和法律,品行端正,乐于奉献,敬业、善良;
2、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基本理论、西方政治学理论、中国和其他主要国家的政治制度及本学科学术理论的状况有比较系统和深入的了解;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能熟练运用计算机等现代办公和研究工具,具有独立从事科研、教学和党政管理工作能力的专门人才;
3、人格健全,德、智、体全面发展,身心健康。
研究方向
(01)政治学理论
本
学科以政治理论、政治文化与文明中的重大议题为研究对象,设有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政治文化理论与方法、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三个研究方向。重点关注中国政治发
展背景下的马克思主义发展,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中国政治变迁背景下的西方政治学理论以及人物对中国人心理行为的影响等。导师有:张涛教授、张西山编审、
肖俊副教授。
(02)当代中国政治
本学科注重从宏观与微观、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角度研究当代中国政治;不仅研究中国政治
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等宏观问题,而且持续跟踪调研中国地方政府创新、乡镇选举、基层人大选举、业主维权、公民参与等微观案例,以研究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为主线,以探索基层民主发展为主要内容,在党政有关部门领导下对我国重大现实政治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导师有:黄卫平教授、唐娟副教授、程浩副教授、陈文博
士。
(03)比较政治
本学科主要研究比较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政党政治的基本理论发展,世界各国政党体制比较等问
题展开研究。重点关注东亚政府与政治,包括对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日本等东亚政治体系、政党政治和政治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导师有:吕元礼教授、邹树
彬副教授、陈家喜副教授。
(04)港澳台政治
本学科的研究重点是“一国两制”条件下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政治发
展。系统总结港澳台地区政治发展的经验、教训,为中国大陆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借鉴与参照;积极探索“一国”与“两制”的辩证关系,为
祖国统一这一宏伟目标提供智力支持;深入研讨“一国两制”这一世界政治制度发展史上独特创举的实际运作,为政治制度理论创新作贡献。导师有:张定淮教授、
范宏云教授。
(05)国际关系
本学科设有海权与国际关系、亚太政治与外交关系、当代中国外交战略研究、公共外交与跨文化
交流4个研究方向。重点研究地缘政治与海权理论,海洋帝国与国际关系,战后海权与外交关系;冷战时期美国东亚遏制战略,中日经济外交的理论与实践,中日能
源外交;当代中国外交史研究,当代中国与大国关系研究,当代中国外交热点问题研究;公共外交研究;跨文化交流研究;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
导师有:姜安、章一平、项锷、徐建华、娄亚萍。
学习年限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
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实行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论文工作、社会实践、工程实践等)相结合的方式,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并重。
在课程学习结束后,进行研究生中期考核,中期考核通过方可进入学位论文工作阶段。
120100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
设立时间:2003年
培
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专业方面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强的研究能力以及管理实践能力的管理类高层次专门人才。通过系统的理论教学和管理实
践、高水平的专题研究,本专业硕士毕业生应熟练掌握管理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有效地运用经济和管理理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及信息技
术工具解决管理理论与实践中的问题;能够独立开展专业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并具有继续学习和提高的基础和能力;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并掌握一门外国
语,具有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和撰写外文论文摘要的能力。本专业硕士毕业生可以在政府机关、大中型企业、高等院校与科研单位等从事管理、教学和科研工
作。
研究方向
(01)智能管理与决策本方向着重研究一般经济和管理问题的建模和优化,主要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利用经典及非经典的系统优化方法研究经济和管理中的问题,以达致系统性能在一定条件的最优。导师有:李丽教授、张灵莹教授、牛奔副教授。
(02)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本方向着重研究企业的信息系统和电子商务系统的设计、开发和管理问题,其目标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和运作效率。导师有:顾其威教授、宋振晖教授、刘耀教授、罗汉洋副教授、宋广为副教授、叶斌副教授。
(03)金融工程本方向着重综合利用工程分析和数学建模的方法,研究金融衍生品的开发、设计、管理和金融风险管理问题,为企业的风险管理提供定量化的基础。导师有:林旭东教授。
(04)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本方向着重研究企业的物流和供应链系统,主要是系统的建模和优化,以及信息技术在现代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导师有:甘小冰副教授、马利军博士。
学习年限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
培
养方式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导师指导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论文工作、社会实践、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课程学习和科学
研究并重。强调研究生对拓宽基础理论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强调采用启发式、研讨式、参与式的教学方式,重视讨论班、读书报告会、学术论坛、前沿讲座等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途径,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研究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的重要性,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的科研探索能力。在课程学习结束后,进行研究生中期考
核,中期考核通过这方可进入学位论文工作阶段。
120200工商管理(一级学科):
设立时间:2010年
培养目标
本
专业旨在培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学位获得者应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热爱祖国,品德优良,遵纪守法,勇于创新;具有扎实
的现代管理理论基础,能熟练应用现代管理研究方法与技术研究解决管理现实问题,可胜任一定要求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研究、各类工商企业的管理实务工作;具有
复合型的知识结构、较好的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研究方向
1.企业管理
(01)管理理论与企业战略管理
本
方向运用现代管理及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对各类企业的战略决策与计划进行论证分析,侧重以深圳及珠三角地区的创新型、科技型企业成长与发展为对象,对其成长
规律及路径、创业及创新机理、国际化经营等论题展开研究,为各类营利和非营利组织培养具有战略思维与决策能力、创新能力及执行能力的管理人才。导师有:崔
世娟教授、于文生副教授、林梅副教授、林瑞基副教授、曾宪聚博士。
(02)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本方向运用现代人力资源管
理理论,研究现代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特别是依据现代城市发展特征,结合深圳及珠三角地区的经济与社会特点,研究城市人才发展规律、企业
人力资源发展规律;积极探索城市人才活力、人才链、人才评价等理论、上市公司知识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关系等,为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政策制定和
管理实务提供重要智力支持。导师有:刘军教授、陈淑妮教授、马欣川教授、张转玲副教授、王忠副教授、丁夏齐副教授、苏方国副教授、蒋建武博士。
(03)企业运作管理
本
方向主要培养能综合运用系统优化理论、电子计算机技术、仿真技术对中小型制造企业及服务业运作体系,如制造系统、物流系统的流程管理、绩效考核、供应链管
理等,进行优化分析和仿真设计,能促进企业降低成本、提升质量及提高效率的科研人员及管理人才。导师有:陈智民教授、冯建民教授、周明教授、杨云副教授、
潘燕春博士。
(04)房地产经营管理
本方向遵循房地产经济规律,运用经济管理研究方法,重点研究房地产周期波动与房地产
市场运行规律、房地产企业发展的路径、房地产项目投资与管理、营销策划等,培养熟知房地产经济规律、法律法规,具有房地产企业战略决策能力和操作能力的管
理人才。导师有:侯莉颖副教授、陈莉副教授。
(05)市场营销
本方向主要研究品牌、产业及关系营销、渠道、消费者行为等
领域的理论及实践问题,倚借深圳特殊的区位优势,积极推动境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项目、企业项目,实现专业研究水平和营销实战能力的快速提升。导师
有:傅浙铭副教授、韩巍副教授、周志民教授、刘世雄副教授、宋海燕教授、贺和平博士。
2.技术经济及管理
(01)投融资与风险管理:运用经济学、技术经济学、数理经济等理论方法对投资和融资中的效用、定价及风险进行评价,为投资决策提供理想方案。导师有:韩终雪教授。
(02)项目评价与商务智能:在经济和管理学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应用综合的数理工具对项目进行科学评价,本方向即有理论分析又有方法的比较研究。商务智能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商务系统仿真和智能系统的开发方面。导师有:李彤教授、王小汀教授。
(03)高新技术产业化及企业技术创新:以技术经济、产业经济、技术创新学等学科为基础,重点研究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及企业技术创新间的规律。导师有:彭运芳副教授、初大智博士。
3.旅游管理
(01)旅游企业管理
旅
游企业管理方向从旅游服务企业的特点出发,研究旅游企业管理理论、方法及其应用,主要内容包括:旅游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旅游需求的特点与旅游服务的组合
问题、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特点、饭店旅行社企业集团化经营问题、中外旅游企业管理比较、旅游行业管理的组织体制与产业政策、区域旅游营销战略、我国旅游行业
管理现状及体制改革、全球化与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等问题。导师有杨益副教授、张多中副教授、王军副教授。
(02)旅游规划
主
要研究旅游规划的一般理论和实践模式,包括旅游规划的基本原则、旅游规划的理念、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旅游形象设计与塑造、国内外旅游规划比较研究、可持
续旅游发展规划、旅游规划与相关规划的联系与制约、园林构景理论与方法、城市旅游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生态旅游的基本理论与开发实
践。导师有刘筱副教授。
学习年限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
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实行导师负责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论文工作、课题研究、社会调查等)相结合、专业实践与社会实践、实训相结合等方式。
120401行政管理(二级学科):
行政管理硕士点简介
设立时间:1998年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现代人文素质和行政管理专业素质,系统掌握行政管理、政治学基础理论和方法论,熟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熟练运用一门外国语,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胜任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团组织管理及研究工作的复合型公共管理人才。
研究方向
(01)行政理论与行政管理现代化,以行政理论、政府能力、行政改革与行政发展等方面的研究见长。导师有:马敬仁教授、汪永成教授、傅小随教授、宋涛副教授、崔宏轶副教授。
(02)行政伦理与国家公务员制度,以行政伦理、公共人力资源和公文管理创新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见长。导师有:郑维东副教授、吴海燕副教授。
(03)公共政策与社会保障,以公共政策、公共经济、政府公共关系、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研究见长。导师有:赵宇峰教授、杨龙芳教授、周林刚教授、牟金洲副教授、曾锡环副教授
马卫红副教授。
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3年,最长不超过5年。
培养方式
在
研究生培养方式上,坚持灵活性、多样性和有效性原则,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主导作用,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发挥学术群体作用的培养机制。注意在培养过程中
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教学方式,要求研究生参加必要的学术讲座、学术报告、学术讲座、学术会议、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加
强研究生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行政管理专业是一门理论性、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因此,在硕士生培养过程中,采取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相结合、导师个别重点指导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对
硕士生的培养,既要让其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又要加强能力锻炼,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研究生掌握专业教学、
科学研究和公共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同时注意方法论教学,拓宽研究生的专业理论基础,厚积薄发,注意知识更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课程学习结束后,进行研究生中期考核,中期考核通过方可进入学位论文工作阶段。
085239项目管理(专业学位):
项
目管理是随着人类一次性活动发展起来的一门管理学科。深圳特区处于港澳辐射的特殊地理位置,已形成了集高新技术、交通物流、房地产、旅游、金融、文化以及
信息产业为中心的枢纽地位。在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建设深港创新圈等国家战略的指引下,深圳及珠三角地区将产生更多的大型基
础设施项目、大型工程项目、企业高新技术产品研发项目、自主知识产权研究项目、大型对外合作项目与金融、会展等服务项目,急需项目管理及项目经理等高端人
才。深圳大学管理学院2010年获得项目管理专业硕士授权,现面向深圳和珠三角地区招收项目管理工程硕士(专业代码085239),我们将秉承深圳特区
“创新、窗口、拼搏”精神,为区域经济建设培养高端复合型项目管理人才。
http://mpm.szu.edu.cn/zhuanye.asp
125100工商管理(专业学位):
一、培养目标
致力于培养直面中国管理现实、具有国际视野的、能够提炼管理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职业经理人。MBA学位获得者应求具有较丰富的管理工作经验,系统深入地掌握管理理论知识,具备恰当运用所学管理知识研究分析管理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要求
MBA是培养实务型高层次综合管理人才的专业学位。MBA学位获得者应在管理思维、管理技能和现代管理工具的应用和创新上具有足够的能力。
1.具备较好的分析和解决管理问题的思维能力和职业素养;
2.掌握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
3.掌握企业管理问题研究中常用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4.具有较好的解决企业管理实践问题的管理技能;
5.具有较强的商务沟通、谈判及领导能力;
6.具备良好的商务英语听、说、写、读能力;
7.了解工商管理学科理论和实践前沿与发展动态;
三、培养模式
1.学分制
MBA学员必须通过学校组织的规定课程考试,成绩及格方能取得该门课程学分;需修满48学分,其中基础课程及核心课程36学分,选修课程12学分。
2.实践导师制的学位论文辅导
聘请具有丰富管理实践经验的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担任MBA学员的实践导师,MBA学员的论文指导工作由具有指导硕士生资格的教师承担,由自主选择的实践导师辅导。
3.启发式与研讨式教学方法
课
堂讲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使用部分深圳本土管理案例作研究与分析;并通过安排“世界咖啡屋”式的课堂研讨,使个体学习成为团队融入式学习;聘请国内外知名
高校教授、企业高管参与教学;开设理论与实践讲座;吸收企业经营管理的经验,建立新理念和新思维,培养健康向上的商业伦理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4.海外学习行动
整个学习阶段分别安排2次海外学习行动,通过问题提炼、企业参访、问题解决方案研究、校内MBA论坛发表的四段式学习行动计划运作,使MBA学员在国际化视野开放、解决管理问题能力上获得渐次升级。
四、学习年限
实
行弹性学制,一般为不脱产学习(周六、日上课),学制一般为3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1.5年,学位论文准备和撰写时间不得少于0.5年。MBA学员提前
完成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者,可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提前期不超过半年)。3年不能完成学业者,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学校MBA教育中心审核、研究生部同
意,可以延长学习时间,但总学习时间不得超过5年,超过5年者按结业处理。
五、考试方式
学习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按一定比例构成。平时成绩由课堂表现、出勤及作业等评定;期末成绩以考试(或分析报告)评定。
六、学位论文
MBA
学员在规定年限修完规定课程学分,可进入MBA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阶段。MBA专业学位论文要求使用中文撰写,选题应符合MBA教育的特点,在调查研究的基
础上紧密结合企业管理实践问题,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形式可以是采用规范的管理科学研究方法进行的专题研究,也可以是高质量的调查研
究报告、企业诊断报告和案例研究报告等形式。MBA专业学位论文答辩前,由MBA教育中心组织匿名评审,未通过者须修改论文,再次进行匿名评审,匿名评审
通过者,方可进行论文答辩。(详见《深圳大学MBA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工作手册》)
七、学位授予
在规定年限内修满学分,通过硕士论文答辩,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授予由深圳大学颁发、国家承认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工商管理(MBA)学位证书。
125200公共管理(专业学位):
2010
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深圳大学获准为全国第五批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成为深圳市首家本土院校MPA学位授权点。深圳大
学MPA致力于培养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从事公共事务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管理人才;培养系统掌握公共管理基础理论和方法论,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进取
的团队精神,熟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胜任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团组织管理工作的公共管理人才。
深圳大学公共管理硕士课程设置立足深圳公共管理实际,聚焦公共管理热点问题,分为核心课程、管理方法和工具模块、技能提升模块和经验模块四个部分。
核心课程模块开设外国语、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分析、政治学、宪法与行政法、社会研究方法、公共经济学等课程。
管理方法和工具模块开设领导力与领导方法、公共危机管理方法与技巧、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和测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等课程。
技能提升模块开设政府公共关系方法与技能、公文规范技能训练、竞争上岗与公开选拔技能训练、管理沟通等课程。
经验模块开设香港与新加坡公共管理、城市治理、公众参与理论与模式、行政改革研究、非营利组织管理、电子政务等课程。
深
圳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以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系教师为基础,整合了管理学院其他系所及深圳大学其他学院的教学资源,师资力量雄厚,目前有
全职教师28人,其中具有教授职称的15人;具有副教授职称的11人;具有讲师职称的2人;具有博士学历的18人,具有硕士学历的8人。
学院简介:
光
电工程学院成立于2006年。学院与深圳大学光电子学研究所实行院所合一,资源共享,是一个教学与科研并重型研究型学院。光电工程学院目前拥有光学工程博
士点和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测控技术与仪器、光电信息工程以及光电子技术科学三个本科专业,学院的光学工程学科2007年被
评为广东省重点学科,并经国家人事部批准,建立了光学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是在2002年建立的物理电子学和2004年建
立的电路与系统两个硕士点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学院先后建成“光电子器件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深圳大学)”、“广东省光电子器件与系统重点实验室”和
“国家高技术863光电诊断技术重点实验室”等三个省部级实验室。目前,学院已经形成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流动站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围绕光
电子科学与技术方向的完整学科群。
光电工程学院大楼位于风景优美的文山湖畔,设施先进、专业化水准高。学院拥有近亿元的先进的教学和科研
仪器设备,建立了显微、超快诊断等10多个测试分析实验室和真空光电子器件、半导体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等10多个专业实验室,建有“光电与测试教学实验中
心”,下设“光学工程与测试”、“测控与传感技术”、“仪器电路”和“虚拟仪器”等四个教学实验室,以及“深圳大学-欧姆龙传感与控制联合实验室”校企联
合实验室。
近5年来,光电工程学院共承担科研项目174项,科研经费总计4500多万元,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2项,国家
973前期研究专项课题1项,国家高技术863项目8项,广东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项目1项。完成了一批对国防建设、基础科学研究和地方经济建设有重要
影响的研究成果。实验室所研制的任意波形能量负反馈控制的YAG激光焊接机已由深圳市联赢激光设备股份有限公司量产,该产品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处于领先地
位,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产品远销美国、日本、德国、香港、荷兰、越南及全球各地,2010年总产值达到1.3亿元,公司正筹备上市。为深圳地方
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学院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深圳市科技创新奖1项。共申请发明专利48项,获授权32项。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和
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发表研究论文368篇,SCI收录117篇、EI收录223篇、ISTP收录40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
光电工程学院和
光电子学研究所从2002年起开始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的联合培养,目前已毕业硕士研究生126人,博士研究生22人,在站博士后4人。越来越
多的毕业研究生赴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国家攻读博士学位或从事博士后研究。毕业的研究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有一批优秀毕业生正在走向重要的技术和管
理岗位。
学院从2007年开始本科教育,2011毕业的第一届毕业生中,有16%的学生考取了研究生,有约50%的毕业生进入高科技企业从事研发工作,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目
前,光电工程学院形成了以牛憨笨院士为首、由来自国内外的学术带头人和青年骨干组成的高水平科研队伍。其中高级职称28人,博士生导师7人,教师中拥有博
士学位的26人,获得政府特殊津贴者5人,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人,被授予省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人,入选广东省“千百十”人
才工程省级培养对象3人。学院将继续向社会不断地输送多层次的、多类型的人才,满足国家重大需求,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专业介绍:
080300光学工程(一级学科):
一、研究方向介绍:
(1)光电信息技术
超高灵敏度、超快响应、超高空间分辨率、超宽光谱等多维及定量信息探测技术
生物光子学及其应用研究X射线相衬成像及其应用研究
(2)激光技术与系统
主要研究远红外激光器、UV和VUV金属离子激光器、光子晶体光纤激光器、超短激光脉冲的产生、放大、压缩与测量及激光显示应用等有关问题。
(3)光子技术与器件
主要研究化合物半导体薄膜材料的光电性质、发光机制、高效率半导体发光器件与新型半导体激光器、纳米光子与光电子器件及集成、二元光学器件和光子晶体及应用等。
(4)光学技术与仪器
主要研究光学信息处理和光学测试技术,重点围绕三维数字成像及造型、光学信息安全、机器/计算机视觉、集成光学信息处理系统与器件、微结构光学检测等研究内容。
二、研究成果介绍:
近
5年来,重点学科共承担科研项目196项,科研经费总计5000多万元,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5项(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仪器专项
1项),国家973前期研究专项课题1项,国家高技术863项目8项,国防军工项目8项,广东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项目1项,其它省部级项目39项,深
圳市项目52项。
完成了一批对国防建设、基础科学研究和地方经济建设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实验室所研制的任意波形能量负反馈控制的
YAG激光焊接机已由深圳市联赢激光设备有限公司量产,该产品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处于领先地位,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产品远销美国、日本、德国、香
港、荷兰、越南及全球各地,2010年总产值达到1.5亿元,公司真正筹备上市。为深圳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5年来,学科获得
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深圳市科技创新奖1项。共申请专利46项,获授权27项。在Opticsletters、ChinesePhysicsB、
J.Opt.A、Appl.Opt.、物理学报等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和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发表研究论文371篇,SCI收录129篇、EI收录207篇、
ISTP收录34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
三、主要课程设置:政治理论课及外语(基础英语及专业外语),基础理论课包括矩阵理论、数值计算
方法、最优化方法、随机过程;专业课包括近代光学、光电子学、傅里叶光学及全息、激光原理及技术、生物医学光学、集成光子学与光电子学、半导体器件物理、
虚拟仪器、数字图像处理、光纤传感技术、光学显微与电子成像(双语教学)、光学工程数值计算方法与CAD设计、激光器件及应用、X射线光学与成像、机器视
觉及应用等
四、毕业后可以从事的工作:
高校、企业、研究所及光电领域相关高科技企业
学制:三年制
授予学位:工学学位
080900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
一、二级学科介绍:
专业一:物理电子学(080901)
1.光电信息技术
主
要研究内容:特种图像信息的获取与光辐射探测技术;极端条件下辐射探测器件及技术研究;各种轴对称、非对称、非常规、复杂光学系统的设计、分析;全息、二
元光学、非球面的设计;梯度折射率透镜及阵列透镜设计;现代光学测试理论与技术、三维数字成像及造型和光学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生物医学图像图形分析、机
器及计算机视觉;平板显示技术:PDP中核心技术——放电过程、发光效率、驱动技术等研究。导师:偰正才、廖华、杨勤劳。
2.光电子材料与器件
主
要研究内容:化合物半导体外延生长技术研究;半导体光电器件研究;外延用晶体材料的生长制备技术研究;功能薄膜材料的制备工艺及相关性能的研究;磷光和荧
光聚合物的合成技术及其性能研究、聚合物的成膜工艺研究、荧光和磷光器件的光物理过程及基础理论研究。导师:曾鹏举、柴广跃、敬守勇
3.生物光子学
主要研究内容:光学功能成像原理与方法的研究;荧光拉曼光及宽场显微技术研究;X射线相衬成像及CT技术;新型光镊及其应用研究。导师:林子扬
专业二:电路与系统(080902)
1、数字控制技术及其应
主要研究内容:光电诊断设备数字化控制技术及基于网络的计算机远程控制技术研究。导师:有郭宝平。
2、图像采集与处理
主要研究内容:基于机器视觉的图像采集与处理技术。导师:单宝忠。
3、智能信息处理
主要研究内容:电网质量检测与监控。导师:江辉。
4、机器视觉与图像理解
主要研究内容:嵌入式系统技术及应用研究;图像采集与处理技术;二维、三维视觉测量技术;视觉反馈控制技术。
导师:李东。
5、信号检测与数字化处理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模数混合电路设计仿真;数据采集与处理;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等。导师:王百鸣。
专业三: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080903)
1、集成电路与系统设计
主要研究内容:高稳定性超快高压低压大电流电脉冲产生技术、超快电脉冲的整形技术和精密同步技术研究。导师:刘进元、张凤霞、刘鑫、龚向东、刘春平、曾献军、贺威、潘飞溪、杨靖、曹建民、赵晓锦
2、半导体材料与制备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化合物半导体外延生长技术、半导体光电器件、外延用晶体材料的生长制备技术研究。
导师:冯玉春、段子刚、彭冬生。
3、电子器件与材料
主要研究内容:纳米电子学材料的合成、低维体系物质的结构与相互作用理论、纳米光电器件研究与设计等;场致发射显示(FED)的新型平板显示技术原理、材料、器件及系统的研究开发。导师:翟剑庞、李冀、刘文
专业四:微纳光电子技术
1、
微纳光电子非管成像与诊断技术方向的特色是围绕极端条件下科学研究的发展和细观、微观超快过程研究的成像和诊断需求展开,致力于极高速摄影频率
(106~1015pps,或者更高)、极高时间分辨(10-12~10-18s)的非管成像和诊断技术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尤
其可有效地服务于国防科学研究,例如激光核聚变过程,冲击波的形成过程,在Z-Pinch爆磁箍缩、极速飞片技术和可变比磁等离子体火箭等极端物理条件下
的瞬态过程等事件的实时成像或诊断。本研究方向的应用市场遍布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等领域,涉及到国家的军事、航天、科研、医疗和工业等方方面面,因此
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价值。导师:李景镇,徐世祥,陈红艺。
2、微光学技术与器件方向围绕精密微小型微光学、二元光学系统的设计、制作、
应用展开研究。二元光学广泛应用于激光波面整形、消色差、像差和畸变、光聚焦和光分束器、光纤耦合、光通信、激光医学等领域,形成了新的高科技产业,显示
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导师:徐平,吴庆阳,张旭琳,程冠晓。
3、微纳材料与器件方向主要涉及新型材料的深入研究和微纳加工、自组装技术,在
微纳尺度上来调控多种物理特性,构筑出新型的微纳器件并加以集成为具有特殊功能的微系统。针对光电产业需要,围绕微纳材料、器件及系统开展研究,研究微纳
材料的制备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制备各类基于纳米结构的电子、光子器件,并进一步探索纳米器件集成组装的方法,旨在构建高性能具有实用价值的微纳器
件。在纳米电子、光子器件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微纳加工技术,发展具有实用价值的光机电相集成的微纳系统。导师:孙一翎,王冰,王梦遥。
二、
主要课程设置:政治理论课及外语(基础英语及专业外语),基础理论课包括随机过程、最优化理论与应用、矩阵理论、专业课包括高等量子力学、半导体器件物
理、信号理论、光电子学、物理电子学、集成电路设计方法、数据采集与处理、数字图像处理、激光原理及技术、傅里叶光学及全息,专业课包括光电信息技术前沿
讲座、固态照明技术、传感器技术与应用、平板显示技术、射频与微波电子学、嵌入式系统原理与技术、超快光学技术、有机光电子材料与器件、Verilog语
言与电子系统设计、智能信息处理技术、机器视觉及应用、微纳电子学、MEMS/NEMS原理、集成光子学与光电子学、集成电路工艺和器件的计算机模拟、微
光学技术与器件等。
三、毕业后可以从事的工作:
高校、企业、研究所及光电领域相关高科技企业
学制:三年制
授予学位:工学学位
085202光学工程(专业学位):
一、研究方向介绍:
1.光电信息技术
主要研究超高灵敏度、超快响应、超高空间分辨率、超宽光谱等多维及定量信息探测技术生物光子学及其应用研究X射线相衬成像及其应用研究。
2.微纳器件与光机电集成
主要研究光子晶体光纤的激光光源技术和传感器件,纳米结构光电学特性,纳米光子与光电子器件及集成、二元光学器件和光子晶体及应用,高功率固体激光器的研究和THZ波导与成像的研究等。
3.光电显示与照明
主要研究化合物半导体薄膜材料的光电性质、发光机制、高效率半导体发光器件与新型半导体激光器、AlN单晶与薄膜材料、半导体照明LED材料生长、器件及封装以及半导体集成光子学器件,平板显示器件、材料与工艺的高效率化研究和平板显示器件的柔性化研。.
4.光电测控与传感技术
主要研究光学信息处理和光学测试技术,重点围绕三维数字成像及造型、光学信息安全、机器/计算机视觉、集成光学信息处理系统与器件、微结构光学检测和光纤传感技术等。
5.生物医学成像
主要研究荧光成像方法及其应用、CARS成像方法及其应用以及SPR和硅基非标记传感器研究。
6.激光及其应用技术
主要研究远红外激光器、UV和VUV金属离子激光器、光子晶体光纤激光器、超短激光脉冲的产生、放大、压缩与测量及激光显示应用等有关问题。
二、研究成果介绍:
近
5年来,重点学科共承担科研项目196项,科研经费总计5000多万元,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5项(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仪器专项
1项),国家973前期研究专项课题1项,国家高技术863项目8项,国防军工项目8项,广东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项目1项,其它省部级项目39项,深
圳市项目52项。
完成了一批对国防建设、基础科学研究和地方经济建设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实验室所研制的任意波形能量负反馈控制的
YAG激光焊接机已由深圳市联赢激光设备有限公司量产,该产品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处于领先地位,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产品远销美国、日本、德国、香
港、荷兰、越南及全球各地,2010年总产值达到1.5亿元,公司真正筹备上市。为深圳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5年来,学科获得
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深圳市科技创新奖1项。共申请专利46项,获授权27项。在Opticsletters、ChinesePhysicsB、
J.Opt.A、Appl.Opt.、物理学报等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和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发表研究论文371篇,SCI收录129篇、EI收录207篇、
ISTP收录34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
三、主要课程设置:政治理论课,外语(基础英语和专业外语),专业课包括现代光学系统原理、光电
子技术与应用、激光原理及技术、集成光子学与光电子学、生物医学光学、半导体器件物理、数字图像处理、光电检测技术、激光器件及应用、光学显微与电子成像
(双语教学)、固态照明技术、嵌入式系统原理与技术、平板显示技术等。
四、毕业后可以从事的工作:高校、企业、研究所及光电领域相关高科技企业
学制:三年制
授予学位:工学学位
学院简介:
化学与化工学院成立于2006年8月,其历史可追溯至建立于1985年的深圳大学应用化学系和建立于1995年的深圳大学师范学院化学与生物学系。建院之始,学院就坚持“教学为立校之本,科研是强校之路”的办学思想,以建设教学科研并重型学院为目标。
化
学与化工学院现设有化学、应用化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和环境科学与工程、新源科学与工程5个本科专业,本科学生按学院招生入校,大二后可在院内选择专业就
读,在校本科生近1000人。拥有化学(理学,一级学科)、应用化学(工学,二级学科)两个硕士学位点和1个化学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点,在校硕士研究生近
200人。
学院现有在编教职员工60多人,其中正高职称21人,具有博士学位者40多人。学院还聘请了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化学系讲座教授吴奇先生。
学院拥有一流的实验设备和高度开放的实验室,包括:
1、深圳市功能高分子重点实验室;
2、深圳市新型锂离子电池与介孔正极材料重点实验室;
3、深圳市类石墨烯复合锂离子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工程实验室;
4、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无机化学实验室、分析化学实验室、有机化学实验室、物理化学实验室、化工原理实验室、化工制图实验室;
5、现代仪器分析测试中心:光谱学实验室、扫描电镜实验室、X-衍射实验室、X-小角散射实验室、核磁共振实验室、热分析实验室、激光光散射实验室、色谱学实验室、电化学实验室、流变学与力学性能实验室;
目前,有实验室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仪器价值近4000万元,包括小角X-散射仪、X-射线衍射仪、单晶X-射线衍射仪、核磁共振仪(400M)、扫描电子显微镜等一大批现代分析测试仪器。
专业介绍:
070300化学(一级学科):
本
学科立足深圳,形成了以下主要优势与特色学科领域:(1)合成了一种液态聚丙烯腈低聚物,将其渗透进入碳纤维结构缺陷中,通过热氧化交联和碳化反应转变为
类石墨结构,使碳纤维结构缺陷获得修复而力学性能获得显著提高;(2)采用液体丙烯腈低聚物作为碳源,提出了液体丙烯腈低聚物成碳技术包覆磷酸铁锂的方法
与工艺,获得了类石墨结构膜包覆的介孔磷酸铁锂,该材料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获得了优良的容量性质和循环伏安特性,突破了美国磷酸铁锂包覆碳膜专利
的限制;(3)利用铜离子作为自由基引发体系,使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在蛋白质水溶液中聚合获得核壳结构水乳液,核层为PMMA,壳层为蛋白质。该乳
液粒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应用于对酶等生物活性物质的固定和相应生物传感器的制备;(4)合成了多种长链结构的离子液体,并发现了其液晶结构与行为。
提出了用于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离子液体的合理结构并合成出了高安全性的离子液体电解质;(5)发展了基于量子化学方法的配体与受体相互作用能的计算方法,
提高了计算效率,开展了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SARS冠状病毒MPRO主蛋白酶等为靶标的新型抑制剂的设计;(6)开展了具有炔基侧基的高分子液晶的合成
及其特殊物理化学性质的研究。开展了高分子纳米聚集诱导发光体系的研究,发现其在肿瘤的早起诊断领域有重要应用;(7)将甲壳素、壳聚糖进行化学修饰,用
于皮肤损伤后的修复,本研究已通过医学临床试验已在各大医院推广应用;(8)合成了一系列无机配位化合物,与DNA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具有良好的抗肿瘤
活性。
一、研究方向介绍
(一)、高分子化学与物理(070305)
1、研究生方向介绍:
(1)功能高分子材料:①高性能、低成本碳纤维的制备与结构研究;②LED封装用有机硅材料的合成及其老化特性研究;③高分子液晶的合成及其光电性质研究;④粘合剂粘合界面物理化学特性研究。
(2)生物与医学高分子材料:①甲壳素、壳聚糖的化学修饰及其在皮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②高灵敏度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及特殊载体的研究。
(3)有机(无机)高分子-无机复合材料:①类石墨烯复合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②类石墨烯复合贱金属纳米粉体导电浆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③类石墨烯复合贱金属燃料电池催化剂的制备与性质研究。
2、研究成果介绍:
近
五年来,本方向共承担各类科研课题30多项,其中包括国家973项目、国家863项目、国防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到账科研经费2000多
万元。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如langmur、Carbon、Journal of Inorganic Biochemistry、Dalton
Transactions、Journal of Colloidand Interface Science、Journal of
Biological Inorganic
Chemistry、化学学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等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申请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多项,多项成果获得应用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
益。
3、主要课程设置:
量子化学、晶体化学、现代仪器分析、高等有机化学、高等物理化学、高等无机化学、高等生物化学,聚合物结构与性能、高分子合成化学、聚合物加工工艺学、聚合物流变学、功能高分子材料等。
4、毕业后可以从事的工作:
可从事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及其相关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教学以及技术研发工作,也可从事高分子材料、储能材料与器件、医药、食品、环境等相关企业的产品开发、分析测试、品质管理、生产管理等工作。
(二)、物理化学(070304)
1、研究方向:
(1)计算机辅助分子设计与合成:随着计算化学、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药物分子设计已经从传统的随机筛选发展到基于作用靶标的合理分子设计,应用新的计算化学方法和分子模拟技术设计和发现新的药物分子。
(2)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应用:自从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密度泛函理论的发展者WaterKohn以来,密度泛函方法在化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应用密度泛函理论和含时的密度泛函理论分别计算和设计各种新型发光材料;计算模拟化学反应的催化机理。
(3)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分子模拟:基于粗粒化模型、全原子分子动力学及蒙特卡罗方法,利用普通计算机及超级计算机,对蛋白质的构象变化及功能机制进行模拟研究,主要包括肿瘤蛋白、抗栓态、胰岛素等蛋白的分子模拟等课题。
(4)生物医用高分子的设计与合成:针对特定蛋白质,设计、合成系列高分子材料,利用其特殊物理化学过程,如自组装性能等,协助目标蛋白质更好的行使其生物功能,主要包括蛋白质的高效复性及高分子接枝蛋白质等课题。
2、研究成果介绍:
发
展了基于蛋白模型和密度泛函理论的药物设计方法,并成功应用于流感病毒和农药除草剂的设计。研究了不同类型氢键对螺旋折叠过程的影响,为蛋白质中螺旋普遍
较短提供了合理解释,开展了肿瘤蛋白、胰岛素等的相关分子模拟。成果在国内外期刊《Protein》、《Chemical Physics
Letter》、《Chemical Communication》、《Journal of
Theoretical&Computational Chemistry》、《高等学校化学学报》等发表论文20余篇。
3、主要课程设置:
开设《量子化学》、《分子模拟与分子设计》和选修课《程序语言设计》《常用计算化学软件介绍》、《生物大分子及医用高分子材料》等。
4、毕业后可以从事的工作:
可从事药物分子、生物医用大分子和特殊性能材料的设计研发工作。
(三)、有机化学(070303)
1、研究方向:
(1)有机合成化学:本方向主要开展功能性杂环化合物的设计与合成,液晶小分子、液晶聚合物的合成,光电功能有机分子的合成,将微波、超声等新技术在功能性杂环化合物的合成的应用研究。
(2)纳米功能有机材料:本方向主要研究领域包括:①纳米金属-有机配合物光学材料和催化剂的合成研究;②以碳纳米管或石墨烯为基质材料与无机或有机分子通过分子间相互作用合成有高度组织、结构确定、并具有一定功能的新型复合材料的研究。
(3)生物有机大分子:本方向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生物有机大分子输送体系的研究,肿瘤靶点的成像和靶向治疗,功能手性配合物的识别与应用研究,纳米分子容器,分子反应器的分子工程及其催化材料,动态材料,智能材料,微孔储能材料等的合成研究。
2、研究成果介绍:
近
几年来,本方向共承担各种课题1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防科研基金6项,省基金2项,共计科研经费300多万。在国内外权威或重要学术刊物上
发表论文150多篇,其中60多篇被SCI收录。本学科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5项,通过鉴定的成果1项,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获得深圳市科技进
步奖一等奖1项。
3、主要课程设置:
量子化学、晶体化学、现代仪器分析、高等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化学、有机分析化学、立体化学、有机超分子化学、波谱学、精细有机合成化学与工艺、生物有机化学。
4、毕业后可以从事的工作:
毕业后可从事有机化学学科及相关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教学工作以及技术工作,
也可从事有机材料、环境和能源、医药、食品等相关企业的产品研发、分析测试、质量管理和生产管理等工作。
(四)、分析化学(070302)
1、研究生方向介绍:分析化学(070302)
(1)单分子和纳米尺度上的超分子自组装结构的分析与表征:本研究方向围绕分子的自组装结构开展研究,包括单分子和纳米尺度上手性分子、聚集诱导发光分子(AIE)的多级结构分析与表征、生物大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研究、碳纤维等功能材料的微观缺陷分析。
(2)环境分析化学与环境污染化学:开展痕量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分析方法建立、区域及环境介质环境状况调查,研发成熟的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和技术,探索环境介质中污染物的来源、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分布、迁移和转化过程。
2、研究成果介绍:
获
得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及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4项)的资助,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系统研究了手性分子自组装结构
与光学性质间的关系;成功制备了灵敏度高、响应时间短、抗干扰能力强的生物传感器研究,用于葡萄糖分子检测;建立相应的溶剂气浮过程的动力学数学模型,得
到一种快速、高效、廉价的水中痕量有机污染物的分离富集方法;在污水污泥处理及资源化技术及环境污染的再利用技术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论文先后发表在
《Nano Lett》、《Macromolecules》、《Langmuir》、《Talanta》、《Journal of Colloid
Interface Surface》等国际著名杂志上,并获得较高的引用。目前研究组已发表SCI收录论文八十多篇。
3、主要课程设置:
量子化学,晶体化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现代仪器分析,应用电化学,纳米材料学。
4、毕业后可以从事的工作:
毕业后可从事化学学科及相关学科领域的高校、研究院所、企事业等单位的教学、研究、产品研发及分析测试。
(五)、无机化学(070301)
1、研究生方向介绍:无机化学(070301)
(1)
生物无机化学。利用荧光探针实时准确识别肿瘤细胞和活体检测在肿瘤的诊断、治疗、药物的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八面体钌配合物具有丰富的光化学和光物理
性质,作为抗癌药物受到医学、药学、化学、分子生物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研究者的普遍关注。本课题组致力于研究过渡金属多吡啶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机制、荧光
性质及对DNA的断裂机理,寻找具有荧光探针功能和能够对DNA进行有效断裂的功能配合物。
(2)离子液体超分子化学。研究离子液体分子自组装形成层状结构、纳米管道、液晶和胶囊等,研究同时具有离子液体和液晶两者性质的新型纳米材料,开展一些具有特殊荧光效应、各向异性材料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3)离子液体电解液。研究离子液体与锂盐、添加剂三者的相互作用,研究与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和比容量,探索电解液各组成与正极LiFePO4、负极和铝集流器等的相容性,开展具有安全性能和良好宏观电化学性能的电解液的设计和优化。
(4)固体材料化学。通过无机合成、有机无机杂化材料自组装等方法,获得具有特殊结构与功能的无机和半导体材料。
2、研究成果介绍:
近
几年来,无机化学学科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国防973项目2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深圳市重大产业技术攻关课题1项,共计科研经费700多
万。在国内外权威或重要学术刊物如Langmuir,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Materials Research
Bulletin,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Material
Letters等发表论文100多篇。
3、主要课程设置:
固体化学、高等无机化学、生物无机化学、离子液体、结构分析技术、因簇和簇团化学
4、毕业后可以从事的工作:
无机化学是应用非常广泛的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无机化学学科及相关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教学工作以及技术工作,也可从事无机材料、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环境和能源等相关企业的产品研发、分析测试、质量管理和生产管理等工作。
二、学制与学位
学制:3年
授予学位:理学硕士
081704应用化学(二级学科):
本专业一共有21名导师,均为高级职称。研究方向5个:材料化学、精细化学品、环境化学、食品生物与化学、无机-有机复合材料化学。
近
五年,本专业承担各类科研项目50多项,经费达2500多万。研究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十一五国家支撑项目,国家基金项目,浙江省重大
科技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基金项目,深圳市深港合作项目、国际合作项目、产学研项目,国家总装项目,总装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及多项上市公司企业合作项目
等,在近几次的深圳高交会数项技术引起很大反响,数项成果与企业签约。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如《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A》、《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Electrochimica
Acta》、《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等发表论文近300篇,其中SCI、EI收录200多篇,出版专著4部。获省级科学技术奖8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多项,获国家发
明专利10多项,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其中1名导师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
一、研究方向介绍
(一)、材料化学
1、研究方向介绍:
本
方向主要研究无机功能材料制备过程中的基本化学问题,探索制备无机功能材料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工艺,发展无机-有机功能复合体系,创造新材料,提升传统
材料性能,开拓无机材料新的应用领域。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锂离子电池及其关键材料,(2)无机抗菌材料,(3)稀土发光材料,(4)信息功能材料,
(5)无机功能材料的计算机模拟。
2、研究成果介绍:
经过多年的发展,本方向在上述五个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优势,尤
其是构建了关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制备理论、设计、计算和生产的完整体系。近五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和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10
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如《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A》、《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Electrochimica Acta》、《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等发表论文82篇,其中SCI、EI收录76篇,出版专著2部。获省级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9项,获计
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
3、主要课程设置:
数值分析、工程数学、专业英语、量子化学、晶体化学、高等物理化学、材料化学、材料现代研究方法、纳米材料学。
4、毕业后可以从事的工作:
毕业生可在化学化工、材料、环境、能源和分析检验等领域和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和行政部门从事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从事材料化学与应用化学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二)、精细化学品
1、研究方向介绍:
本研究方向主要开展绿色精细化学品的分子设计、合成方法、结构表征及在纺织、环保、医药、造纸等领域的应用技术研究。
2、研究成果介绍:
本
方向在探索精细化学品合成反应规律、反应机理和动力学的同时,通过分子结构设计研制了一批重要的精细化学品,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些化学品包括液晶材料、天
然产物提取、绿色纺织化学品、表面活性剂、特种功能涂料、固化封装材料等。一些有代表性的精细化学品已进入产业化阶段,为国民经济相关行业的技术进步提供
了理论和技术支撑,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近五年来本专业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省部级和国防项目等
10多项,在研科研经费500多万元;申请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3项;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被SCI、EI、ISTP
三大索引收录90多篇,出版专著2部。
3、主要课程设置:
高等有机化学、表面活性剂化学、现代仪器分析、精细有机合成化学与工艺学、界面化学、绿色化学与化工技术进展。
4、毕业后可以从事的工作:
本专业招收理工科大学的化学、化工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取得硕士学位后的人员适合到相关化工、轻化工企业、科研单位和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新产品研发、教学和管理工作。
(三)、环境化学
1、方向介绍:
本方向现有研究内容包括:
(1)水污染控制化学(高级氧化、催化还原、高效吸附等物化技术进行水污染控制的机理机制研究及其工程化应用原理)
(2)难降解有毒废水的新型处理技术开发和应用(化工有机废水、染料废水、电镀/线路板行业重金属废水、垃圾渗滤液等污染控制物化技术的研究和实用开发)
(3)废水生物技术(厌氧-好氧复合生物膜/活性污泥-膜组合工艺的高效生物脱氮技术)
(4)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污水污泥消解技术、垃圾高效焚烧技术等)
(5)环境分析化学(各环境介质中持久性氯代有机污染物POPs、内分泌干扰物EDCs、药物及个人护理品PPCPs、重金属离子分析方法的建立和深圳区域环境污染浓度数据的监测和规律性解析)等。
2、研究成果介绍:
近
三年来我院环境化学方向的研究课题获多项国家级项目资助,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20707011,No.21177089),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
计划(863计划)(No.2009AA063902),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专项基金课题资助(No.09K03ESPCT)等,并获
省市校级项目多项,项目经费金额200余万。相关学术成果在环境领域国际顶级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Technology,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Chemosphere等上发表。导师中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获得者1人,入选省千百十人才第三层次培养人才1人。
3、主要课程设置:
数值分析、工程数学、专业英语、量子化学、晶体化学、高等物理化学、高等环境化学、环境工程原理等
4、毕业后可以从事的工作:
环境污染治理企业(包括废水、废气、固废处置等)、从事清洁生产及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企事业单位、环境分析与监测相关企事业单位等。
(四)、食品生物与化学
1、研究方向介绍:
将食品领域的理论与技术问题与化学、生物技术、微生物学、食品工程等技术紧密结合,加强食品生物技术的开发、应用研究,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的开发应用研究,以便改进食品工业,充分发掘利用自然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2、研究成果介绍:
“靶向性中药脂质体的超临界流体技术制备、表征与质量评价”等国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4项,国内外期刊发表文章六十余篇,SCI收录5篇,申请发明专利6项,已经授权2项。
3、主要课程设置:
主要课程设置有高级食品化学与营养学、食品生物技术、现代食品分离技术、食品酶学、食品安全与评价
4、毕业后可以从事的工作: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具有较坚实的食品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对食品生物与化学领域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有较全面的了解;具有创新意识,能运用先进技术、方法解决食品领域问题,能独立担负食品领域的技术革新、科技开发和管理工作,全面发展的高级技术人才。
(五)、无机-有机复合材料化学
1、研究方向介绍:
本
方向采用溶胶凝胶化学合成工艺,并利用有机-无机杂化进行功能性的综合提升,在纳米复合功能涂层、功能性纳米材料,以及材料结构性能进行研究,研究制备电
子品超疏水保护涂层,基质表面保护涂层,光催化自洁涂层,纳米复合隔热涂层,LED封装材料和生物人工角膜材料等。并采用溶胶凝胶制备纳米透明荧光陶瓷和
锂空气电池介孔电极材料。
2、研究成果介绍:
在Thin Solid
Films,J.Alloy&Compounds,J.Sol-GelSci.&Tech.,J.Non-Cryst.Solids,SPIE,Mater.Sci.Eng.,Ultrasonic
Sonochemistry,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无机材料学报,无机化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了80余篇研究论文,其中被SCI收录50余篇。发明专利受理或授权10余项。先后获得浙江
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深圳市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等多项奖项,及由科技部和深圳市政府主办的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研究项目有国家
国际合作项目、十一五国家支撑项目,国家基金项目,浙江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基金项目,深圳市深港合作项目、国际合作项目、产学研项目,国家总
装项目,总装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及多项上市公司企业合作项目等,在近几次的深圳高交会数项技术引起很大反响,数项成果与企业签约。
3、主要课程设置:
专业外语、晶体化学、数值分析、工程数学、无机—有机复合材料化学、高等物理化学、材料现代研究方法、应用电化学、纳米材料学
4、毕业后可以从事的工作:
化学与材料科研、产品设计、化工材料工艺工程、化工材料检测、企业材料化学类应用等
二、学位与学制
学制:3年
授予学位:工学硕士
085216化学工程(专业学位):
化
学工程(430117)是研究化学工业和其他工业过程中所进行的化学过程与物理过程共同规律与应用技术的工程领域,它以化学工程学科为指导,基础理论与工
程应用相结合,涉及产品研制、工艺开发、过程设计、系统模拟、装备强化、操作控制、环境保护、生产管理等内容。深圳大学化学工程领域具有雄厚的教学和科研
实力,现有教授22人,副教授24人;拥有2个深圳市重点实验室;近年来在石化、高分子材料、应用化学等行业的一些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化
学工程领域主要培养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要求学生掌握化学工程领域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化学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化技术手
段,熟悉化学工程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进行化学工程领域技术开发的能力和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具备独立担负化学工程领域技术或工程管理的工作能
力。掌握一门外语,能够熟练阅读本领域的科技资料与文献。
一、研究方向介绍
(一)、高分子化工
1、研究方向介绍:
本
方向主要包括高性能高分子化学工程、生物医用高分子化学工程、功能高分子加工成型、有机无机高分子化学工程。通过在这些高分子化学工程方向(领域)的基础
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实践、课题研究等阶段的培养,提高研究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国家和社会所需的高层次化学工程专业人才。
2、研究成果介绍:
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液态丙烯腈低聚合物,制备了系列类石墨烯包覆的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将其应用于锂电池,其电池比容量、充放电性能、循环伏安等性能大幅提升,将于年内量产,已申请十余项专利。;
参与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973)的碳纤维研究计划项目,在高性能碳纤维上浆剂、碳纤维低成本化研究方面,解决了本体耐温上浆剂和原丝快速预氧化等关键技术,申请和获得发明专利两项。
基于羧甲基甲壳素的创伤修复生物医用材料,申请发明专利15项,7项已获授权。用于治疗深二度以下皮肤创面的“改性甲壳素生物修复膜”和“改性甲壳素创面修复凝露”(组织工程表皮)等多项填补国内空白的自主研究成果已成功实现产业化。
自主开发研制了高性能功能高分子封装材料,如:替代进口的LED封装胶水、替代银浆的纳米碳基导电胶等,其中LED封装用长寿命高折射率有机硅树脂,已突破关键技术,实现工艺优化。
3、主要课程设置:
专业外语、晶体化学、数值分析、工程数学、聚合物结构与性能、高等物理化学、应用电化学、纳米材料学
4、毕业后可以从事的工作:
通过高分子化工方向专业硕士培养,毕业后可以进入高分子化工行业及其相关专业领域企事业单位,从事高分子化工或相关行业的工程设计、产品研发、产品营销、质量检测与控制、企业管理等工作,毕业后也可以攻读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进一步深造。
(二)精细化工技术
1、研究方向介绍
本
方向采用溶胶凝胶化学合成工艺,并利用有机-无机杂化开展精细化工技术研究和开发,在纳米复合功能涂层、功能性纳米材料,以及材料结构性能进行研究,研究
制备电子品超疏水保护涂层,基质表面保护涂层,光催化自洁涂层,纳米复合隔热涂层,LED封装材料和生物人工角膜材料等。并采用溶胶凝胶制备纳米透明荧光
陶瓷和锂空气电池介孔电极材料。
2、研究成果介绍:
在Thin Solid
Films,J.Alloy&Compounds,J.Sol-GelSci.&Tech.,J.Non-Cryst.Solids,SPIE,Mater.Sci.Eng.,Ultrasonic
Sonochemistry,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无机材料学报,无机化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了80余篇研究论文,其中被SCI收录50余篇。发明专利受理或授权10余项。先后获得浙江
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深圳市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等多项奖项,及由科技部和深圳市政府主办的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研究项目有国家
国际合作项目、十一五国家支撑项目,国家基金项目,浙江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基金项目,深圳市深港合作项目、国际合作项目、产学研项目,国家总
装项目,总装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及多项上市公司企业合作项目等,在近几次的深圳高交会数项技术引起很大反响,数项成果与企业签约。
3、主要课程设置:
专业外语、晶体化学、数值分析、工程数学、无机—有机复合材料化学、高等物理化学、材料现代研究方法、应用电化学、纳米材料学
4、毕业后可以从事的工作:
化学与材料科研、产品设计、化工材料工艺工程、化工材料检测、企业材料化学类应用等
(三)、无机化工与材料工艺
1、研究方向介绍
本
方向主要研究无机功能材料制备过程中的基本化学问题,探索制备无机功能材料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工艺,发展无机-有机功能复合体系,创造新材料,提升传统
材料性能,开拓无机材料新的应用领域。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锂离子电池及其关键材料,(2)无机抗菌材料,(3)稀土发光材料,(4)信息功能材料,
(5)无机功能材料的计算机模拟。
2、研究成果介绍:
经过多年的发展,本方向在上述五个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优势,尤
其是构建了关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制备理论、设计、计算和生产的完整体系。近五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和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10
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如《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A》、《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Electrochimica Acta》、《Journal of Alloysand
Compounds》等发表论文82篇,其中SCI、EI收录76篇,出版专著2部。获省级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9项,获计
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
3、主要课程设置:
专业外语、晶体化学、数值分析、工程数学、高等物理化学、材料现代研究方法、应用电化学、纳米材料学
4、毕业后可以从事的工作:
毕业生可在化学化工、材料、环境、能源和分析检验等领域和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和行政部门从事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从事材料化学与应用化学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四)、能源与环境技术
1、研究方向介绍
本
研究方向主要开展污水处理及污泥资源化技术、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生态环境影响、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技术及绿色能源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主要研究内
容包括:有机废弃物的超临界水氧化技术、难降解有毒废水的新型处理技术、城市生活垃圾分选与回收利用技术、城市生活垃圾焚烧与热解利用技术、餐厨垃圾制氢
技术、污泥干化与气化焚烧技术、有机质热转化技术、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节能技术设备研发及节能经济性等。
2、研究成果介绍:
近
年来该方向的研究课题获多项国家、省、市资助,其中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广东省科技
计划项目3项,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13项,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1项,深圳市南山区科技计划项目,深圳大学青年科学基金2项,总经费达
1250万元,在Environmental Science&Technology,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Chemosphere,Talanta,Analytical and Bioanalytical
Chemistry,Fresenius’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Separ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Journal of Colloid Interface
Surface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15篇,EI收录10篇。主编《印染废水治理技术》,参编《污泥能源化利用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
5项。
3、主要课程设置:
专业外语、晶体化学、数值分析、工程数学、高等物理化学、固体废弃物处理、应用电化学、纳米材料学
4、毕业后可以从事的工作:
该方向的毕业生可在企事业单位和研究机构从事能源利用、环境保护、工艺设计、设备更新、清洁生产和研究管理工作。
(五)、分子设计与要去工程
1、研究方向介绍
近年来随着计算化学与分子模拟技术的发展,计算化学在分子设计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方向主要研究内容:
(1)计算机辅助分子设计与合成:随着计算化学、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药物分子设计已经从传统的随机筛选发展到基于作用靶标的合理分子设计,应用新的计算化学方法和分子模拟技术设计和发现新的药物分子。
(2)
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应用:自从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密度泛函理论的发展者Water
Kohn以来,密度泛函方法在化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应用密度泛函理论和含时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和设计各种新型发光材料;通过计算模拟化学反应的催化
机理,设计新型高效催化剂。
2、研究成果介绍:
发展了基于蛋白模型和密度泛函理论的药物设计方法,并成功应用于流感病毒
和绿色除草剂的设计。成果在国内外期刊《Chemical Physics Letter》、《Chemical
Communication》、《Journal of Theoretical&Computational
Chemistry》等发表论文20余篇。
3、主要课程设置:
专业外语、晶体化学、数值分析、工程数学、高等物理化学、材料现代研究方法、应用电化学、纳米材料学
4、毕业后可以从事的工作:
可从事药物分子和特殊功能材料分子的设计研发工作。
(六)、食品工程
1、研究方向介绍
本
研究方向将食品工程领域的理论与技术问题与生物技术、微生物学、农业工程、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计算机与自动控制、管理学与系统工程学等工程技术紧
密结合,各种工程技术与信息技术在食品工业应用的研究,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的开发应用研究,以便改造传统的食品工业,充分发掘利用自
然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2、研究成果介绍:
完成在研“固氮作用在堆肥过程中的作用及机理研”等国家、广东省和深圳市自然科学基金17项,国内外期刊发表文章七十余篇,SCI收录7篇,申请发明专利6项,已经授权3项。
3、主要课程设置:
专业外语、晶体化学、数值分析、工程数学、高等物理化学、现代食品分离技术、应用电化学、纳米材料学
4、毕业后可以从事的工作:
培
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具有较坚实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对食品工程技术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有较全面的了解;具有创新意识,能运用
先进技术、方法解决食品工程领域问题,能独立担负食品工程领域的技术革新、科技开发和管理工作,全面发展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学制与学位
学制:2年
授予学位:工学专业学位硕士
学院简介:
机
电与控制工程学院的前身是深圳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成立于1983年。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43人,其中本科生1200人,研究生166人。在编在岗教
职员工73人,师资力量雄厚,其中专任教研人员49人、正高职称人员12人、副高职称人员27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30人、博士生导师3人、双聘院士2
人。学院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与机械工程2个一级学科门类;有4个本科专业: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交通运输工程、汽车服务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
士点: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7个硕士学位点: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以及控
制工程和机械工程;1个博士点:光学工程(与光电学院和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共建)。学院毕业生具有“视野开阔、注重实际、乐于创新、崇尚竞争”等特点,已
有一批毕业生在国内业界崭露头角。近三年来学院共承担科研项目65项,其中“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6项,国防科研项目3
项,项目总经费达1500万元以上。近三年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60余篇。共出版专著3部。获得广东省技术发明二等奖、
解放军科技进步三等奖、深圳市创新奖等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4项;转让科研成果2项,被采纳科研成果4项。学院拥有装备精良的教学和科研实验室、先进的实
验设备和专业软件。其中深圳大学自动化研究所、深圳市模具先进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计算机控制与检测实验室、机器人与控制系统实验室可为控制工程等领域研
究生的科研、实践技能和工程能力的培养准备了充分的条件;同时,学院还拥有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工程训练中心,拥有先进的快速控制原型设备、动态信号分析仪器
等大型设备。
专业介绍:
080200机械工程(一级学科):
一、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各培养方向与研究内容简介:
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1)模具CAD/CAM
本
学科方向利用交叉学科与新型技术,突破传统材料成形领域的瓶颈,探索材料成形技术、材料成形微观组织模拟、材料成形精密控制与装备、铝镁钛合金塑性变形、
高光无痕注塑成型等;同时,聚焦研究激光粉末烧结SLS、紫外光固化SLA、三维微喷射立体打印3DP、选择性阻焊SRW和金属箔叠层成形LOM等各种快
速成形工艺与装备。
2)近净成形与快速制造
本学科方向建立在新材料、机电一体化、精密模具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数值模拟技
术等多学科高新技术成果基础上,改造传统的毛坯成形技术,使之由粗糙成形变为优质、高效、高精度、轻量化、低成本的成形技术。它使得成形的机械构件具有精
确的外形、高的尺寸精度、形位精度和好的表面粗糙度。该项技术包括近净形铸造成形、精确塑性成形、精确连接、精密热处理改性、表面改性、高精度模具等专业
领域,并且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以及各项新技术成果的综合集成技术。
3)微细加工技术
微细加工技术是机械工程领域公
认的研究前沿,该方向主要研究微型腔模具制备、微细电极制备与微细电火花加工、飞秒激光双光子光敏树脂光聚合微制件制备、非晶/纳米晶金属微制件快速体积
成形、微胀形/微拉深成形等;同时,研究面向微细加工的微纳米运动平台、脉冲电源等技术装备。
2.机械电子工程
1)机电一体化技术
机
电一体化是微电子技术向传统机械工程渗透而形成的融合机械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自动化和信息技术等学科为一体的新兴交叉学科。该方向主要研究机电
一体化系统的建模和仿真、传感器理论及技术、机电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法、控制系统设计、硬件及软件设计、机电接口设计,以及实时数据采集与控制的理论和应用
等。
2)电力驱动系统与控制
电力驱动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内燃机驱动而成为节能环保新能源应用的代表,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
领域,电力驱动系统已成为新能源汽车中最为关键的部件。该方向主要研究电机学及应用、车载电机的建模与仿真、车载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车载电机与控制器的
集成设计、整车控制器、冷却系统、故障诊断系统、以及多能源系统的优化设计等。
3)数字制造装备与工艺
本学科方向紧紧围
绕数字制造装备与工艺这一主题,以工作母机和汽车制造、电子制造关键装备为主要对象,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研究:(1)数字制造基础理论,包括数字制造装备中
复杂机电系统动力学研究、智能自适应控制理论与方法和精密视觉定位理论与技术;(2)先进加工工艺与方法,包括复杂多轴联动数控加工规划、精密加工与精密
操作、特种加工工艺;(3)数字制造装备关键技术,包括数字制造装备的核心功能部件与关键检测技术、特种数字化装备技术。
3.机械设计及理论
1)机电产品设计理论与技术
机电产品设计理论与技术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的实际需要,以新型机电产品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CAD/CAE、以及弹性力学、塑性力学、断裂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动力学等理论和计算机模拟技术解决高附加值产品设计问题。
2)自动化装备开发技术
本
学科方向重点开展非标自动化装备设计研究,即不是按照国家颁布的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规格进行的机械设计工作,而是根据用途需要,自行设计制造的作为某一特定
用途的机器设备。且外观或性能不在国家设备产品目录内的设备。根据需求者要求而设计,表征与量化特定自动化装备的知识积累,逐渐形成特定的设计方法与技
术。
3)虚拟产品开发技术云平台研究
虚拟产品开发技术(VPDT)以仿真技术和虚拟现实(VR)为基础,并结合领域知识,对产品的设计、生产等过程统一建模,重点研究在计算机/云平台上实现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模拟和仿真。
4.车辆工程
1)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牵引与控制
本
方向重点研究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用牵引电机系统基础理论和关键核心技术,建立相对完善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牵引电机系统研究、开发和测试平台。在理论研究方
面,重点开展牵引电机系统机、热、电、磁等多物理域建模与仿真、高性能运动控制及交流异步电机控制系统的建模、直接转矩控制和无位置传感器的牵引电机控制
方法和软件研究。从理论上分析能馈与储能相结合的再生制动能量吸收方案的稳定性,研究快速的脉冲能量缓冲技术。在牵引电机系统的关键核心技术方面,重点开
展牵引电机系统产品的可靠性、电磁兼容性、耐久性、环境适应性、热能管理、减振降噪技术研究;同时,完善轨道交通车辆牵引电机系统的性能和环境试验能力。
2)城市轨道交通检测技术
作
为一门学科交叉程度很高的技术领域,轨道与车辆检测方向紧密结合了机械、电子、光学、计算机、控制、信息等各学科领域的知识。该方向以轨道车辆、轨道交通
基础设施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车辆与轨道设施的结构与状态检测技术,包括车辆结构检测、系统可靠性评估、轨道检测、轮毂检测、远程能耗监测、车辆状态监测
等;同时,结合该方向在故障诊断和监视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虚拟现实技术、车辆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技术、以及驾驶舱及驾驶作业等方面的研究积累,跟踪国
际高新技术前沿,研发轨道与车辆检测与维护设备。
3)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行控制与安全
钢轨钢、轮轴材料的接触磨损疲劳、
扭振疲劳、冲击疲劳、多轴疲劳、腐蚀疲劳断裂研究;轨枕材料的振动与冲击疲劳断裂、制动材料的热机械疲劳、以及车体材料的长寿命疲劳断裂研究;高速地铁列
车车体结构件疲劳与风振疲劳破坏研究;列车关键材料微观结构、内部夹杂缺陷、表面加工及滚动缺陷、表面性能、表面处理、接触应力、残余应力、高频振动与接
触藕合导致的波形磨损和疲劳断裂性能研究。
081100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
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本学科以工程领域内的控制系统为主要对象,研究各种控制策略及控制系统的建模、分析、综合、设计及实现的有关理论、技术和方法。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智能控制与先进控制系统、电机与磁浮系统设计-驱动-控制、物联网与综合自动化、新能源发电技术、智能机器人等。
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本学科是研究被控对象的信息提取、转换、传递与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无损检测技术、纳米精度测量技术、嵌入式系统、新型传感器与应用系统等。
3.系统工程
本
学科以大系统为对象,用系统与控制的思想、观点与方法,并以计算机为工具来分析、揭示和预演各种复杂事物的发展演变过程,从而设计出一个或多个能够多快好
省地达到预期目标的系统化过程。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电力系统优化与控制、信息系统决策及自动化、电气系统综合自动化、系统可靠性理论及应用等。
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本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采集、处理与特征提取,模式识别与分析,人工智能以及智能系统的设计。其研究领域包括生物信息处理与模式识别、视频图像背景分离与运动物体识别、数据挖掘、计算机视觉等。
085201机械工程(专业学位):
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1)模具CAD/CAM
本
学科方向利用交叉学科与新型技术,突破传统材料成形领域的瓶颈,探索材料成形技术、材料成形微观组织模拟、材料成形精密控制与装备、铝镁钛合金塑性变形、
高光无痕注塑成型等;同时,聚焦研究激光粉末烧结SLS、紫外光固化SLA、三维微喷射立体打印3DP、选择性阻焊SRW和金属箔叠层成形LOM等各种快
速成形工艺与装备。
2)近净成形与快速制造
本学科方向建立在新材料、机电一体化、精密模具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数值模拟技
术等多学科高新技术成果基础上,改造传统的毛坯成形技术,使之由粗糙成形变为优质、高效、高精度、轻量化、低成本的成形技术。它使得成形的机械构件具有精
确的外形、高的尺寸精度、形位精度和好的表面粗糙度。该项技术包括近净形铸造成形、精确塑性成形、精确连接、精密热处理改性、表面改性、高精度模具等专业
领域,并且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以及各项新技术成果的综合集成技术。
3)微细加工技术
微细加工技术是机械工程领域公
认的研究前沿,该方向主要研究微型腔模具制备、微细电极制备与微细电火花加工、飞秒激光双光子光敏树脂光聚合微制件制备、非晶/纳米晶金属微制件快速体积
成形、微胀形/微拉深成形等;同时,研究面向微细加工的微纳米运动平台、脉冲电源等技术装备。
2.机械电子工程
1)机电一体化技术
机
电一体化是微电子技术向传统机械工程渗透而形成的融合机械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自动化和信息技术等学科为一体的新兴交叉学科。该方向主要研究机电
一体化系统的建模和仿真、传感器理论及技术、机电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法、控制系统设计、硬件及软件设计、机电接口设计,以及实时数据采集与控制的理论和应用
等。
2)电力驱动系统与控制
电力驱动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内燃机驱动而成为节能环保新能源应用的代表,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
领域,电力驱动系统已成为新能源汽车中最为关键的部件。该方向主要研究电机学及应用、车载电机的建模与仿真、车载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车载电机与控制器的
集成设计、整车控制器、冷却系统、故障诊断系统、以及多能源系统的优化设计等。
3)数字制造装备与工艺
本学科方向紧紧围
绕数字制造装备与工艺这一主题,以工作母机和汽车制造、电子制造关键装备为主要对象,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研究:(1)数字制造基础理论,包括数字制造装备中
复杂机电系统动力学研究、智能自适应控制理论与方法和精密视觉定位理论与技术;(2)先进加工工艺与方法,包括复杂多轴联动数控加工规划、精密加工与精密
操作、特种加工工艺;(3)数字制造装备关键技术,包括数字制造装备的核心功能部件与关键检测技术、特种数字化装备技术。
3.机械设计及理论
1)机电产品设计理论与技术
机电产品设计理论与技术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的实际需要,以新型机电产品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CAD/CAE、以及弹性力学、塑性力学、断裂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动力学等理论和计算机模拟技术解决高附加值产品设计问题。
2)自动化装备开发技术
本
学科方向重点开展非标自动化装备设计研究,即不是按照国家颁布的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规格进行的机械设计工作,而是根据用途需要,自行设计制造的作为某一特定
用途的机器设备。且外观或性能不在国家设备产品目录内的设备。根据需求者要求而设计,表征与量化特定自动化装备的知识积累,逐渐形成特定的设计方法与技
术。
3)虚拟产品开发技术云平台研究
虚拟产品开发技术(VPDT)以仿真技术和虚拟现实(VR)为基础,并结合领域知识,对产品的设计、生产等过程统一建模,重点研究在计算机/云平台上实现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模拟和仿真。
4.车辆工程
1)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牵引与控制
本
方向重点研究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用牵引电机系统基础理论和关键核心技术,建立相对完善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牵引电机系统研究、开发和测试平台。在理论研究方
面,重点开展牵引电机系统机、热、电、磁等多物理域建模与仿真、高性能运动控制及交流异步电机控制系统的建模、直接转矩控制和无位置传感器的牵引电机控制
方法和软件研究。从理论上分析能馈与储能相结合的再生制动能量吸收方案的稳定性,研究快速的脉冲能量缓冲技术。在牵引电机系统的关键核心技术方面,重点开
展牵引电机系统产品的可靠性、电磁兼容性、耐久性、环境适应性、热能管理、减振降噪技术研究;同时,完善轨道交通车辆牵引电机系统的性能和环境试验能力。
2)城市轨道交通检测技术
作
为一门学科交叉程度很高的技术领域,轨道与车辆检测方向紧密结合了机械、电子、光学、计算机、控制、信息等各学科领域的知识。该方向以轨道车辆、轨道交通
基础设施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车辆与轨道设施的结构与状态检测技术,包括车辆结构检测、系统可靠性评估、轨道检测、轮毂检测、远程能耗监测、车辆状态监测
等;同时,结合该方向在故障诊断和监视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虚拟现实技术、车辆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技术、以及驾驶舱及驾驶作业等方面的研究积累,跟踪国
际高新技术前沿,研发轨道与车辆检测与维护设备。
3)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行控制与安全
钢轨钢、轮轴材料的接触磨损疲劳、
扭振疲劳、冲击疲劳、多轴疲劳、腐蚀疲劳断裂研究;轨枕材料的振动与冲击疲劳断裂、制动材料的热机械疲劳、以及车体材料的长寿命疲劳断裂研究;高速地铁列
车车体结构件疲劳与风振疲劳破坏研究;列车关键材料微观结构、内部夹杂缺陷、表面加工及滚动缺陷、表面性能、表面处理、接触应力、残余应力、高频振动与接
触藕合导致的波形磨损和疲劳断裂性能研究。
085210控制工程(专业学位):
“控
制工程”是以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为基础,以工程实践为目标,其应用已遍及工业、农业、交通、环境、军事、生物、医学、经济、金融和社会各个领域。控制
工程是高新技术的重要领域,是实现各种系统自动化、智能化和综合化,以及经济社会问题分析预测管理的实证化、定量化和科学化的核心。该专业培养具有基础扎
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主要专业研究方向有:
1、计算机控制技术与系统
2、嵌入式ARM、DSP及单片机系统设计
3、传感技术与自动检测系统
4、智能信息处理与仪器仪表
5、电力电子技术与电机驱动
6、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电气工程及自动化)
7、生物医学信息处理与医疗仪器
8、机电一体化与机器人控制
9、物联网
10、轨道交通(地铁)智能化系统
11、工程管理
12、计算机仿真与虚拟现实技术
13、新能源发电
学院简介:
计
算机与软件学院成立于2009年,其前身是1983年深圳大学建校时创建的电子工程系计算机教研室和2006年成立的深圳大学软件学院。学院由中国科学院
院士、全国首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陈国良教授担任院长。现有专职教师共67人,其中教授13名(博士生导师4名);副教授26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1
名。
学院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软件工程系、网络工程系、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深圳分中心和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组成。拥有深圳市服务计算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深圳移动互联网应用中间件技术工程实验室、深圳市嵌入式系统设计重点实验室和深圳市物联网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工
程实验室4个市级重点实验室以及信息安全实验室和图形图像信息处理实验室。具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一级学科以及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二级学科三个硕
士点以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和软件工程领域两个专业型工程硕士点,近3年来学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863项目30余项,科研总经费超过5000万元。初步
建成具有学科优势的计算机学科群。
学院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家特色专业、省级名牌专业)、软件工程(广东省示范性软件学院)和网络工程
三个本科专业。学院成立了高性能计算特色班,为广东省与深圳市高性能计算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基础学术性人才和应用型综合人才。学院现有教育部精品课程两门
——教育部Intel精品课程“编译原理”和教育部IBM精品课程“数据库原理与实践”,广东省精品课程两门——“计算机应用基础”和“多媒体技术与应
用”。学院教学实验条件优良,专业实验室总面积3719平方米,拥有设备3200台(套),设备总值5776万元,其中包括IBM System
z10大型机和自主研制的深大1号(SD-1)高性能计算机。自2006年开始,学院积极拓展与国内外知名公司和大学合作,先后与IBM、微软、
Google、Intel、德州仪器、腾讯、SUN、金蝶中间件、中国移动、EMC2等著名IT企业建立紧密的人才培养和项目合作关系,共建多个实验室。
学院拥有多个学生创新俱乐部,如ACM程序设计竞赛俱乐部、IBM技术俱乐部、腾讯创新俱乐部以及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俱乐部等。人才培养成果突出,腾讯公
司创始人马化腾(QQ之父)为学院1993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毕业生;学院本科生在ACM程序设计大赛中多次获得亚洲区预选赛银奖和铜奖以及广东
省赛一、二等奖的好成绩。
专业介绍:
08110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二级学科):
模
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硕士学位点,拥有一支高素质、高学历、国际化的师资队伍。目前硕士导师队伍中包括广东省千百十人才(省级1名,校级2名),深圳市高层次
人才7人,深圳市“孔雀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1人,博士生导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深圳市十佳青年教师1人,硕士生导师15人,教授4人,副
教授9人。本学科拥有深圳市嵌入式系统设计重点实验室、物联网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工程实验室、和深圳大学-德州仪器DSP技术中心;已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3
名,硕士研究生18名,目前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1项,经费总数超过1000万元。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7项。
2007年至今,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和深圳市科技创新奖2项,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奖;在2008年德州仪器第二届大陆-台湾DSP大奖赛中获得系统组唯一的一等奖。
在
国内外权威核心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被SCI、EI收录80余篇,包括《IEEE Transactionson Image
Processing》、《IEEE Transactionson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IEEE
Transaction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IEEE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Magazine》、《电子学报》、《自动化学报》、《计算机学报》等。
08120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
深圳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硕士学位点自2004年开始招生,目前有硕士生导师21名,均来自国内外名牌大学和重点大学,其中院士1人、正教授7人、副教授1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7人,2位博士生导师。现已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8名,独立培养硕士研究生48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下设计算机系统结构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两个二级学科。计算机系统结构包括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和布式计算系统二个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包括多媒体信息处理、智能化网络与应用和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三个研究方向。
学科、各培养方向与研究内容简介。
1、高性能计算机系统
本方向主要研究高性能计算机系统体系结构、并行算法和支撑环境。目前本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①普及型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结构;②并行计算与算法;③并行操作系统、虚拟机与中间件技术;④高性能计算互连技术;
2、分布式计算系统
本方向主要研究分布式计算系统的基本理论与关键技术。目前本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①分布式计算系统;②云计算技术;③服务计算技术
3、多媒体信息处理
本
方向主要研究多种媒体信息——包括文本、图形、图像、视频和声音等的智能处理方法技术及应用。目前本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①图像压缩编码技术;②图像
信息融合;③视频序列中的目标检测;④视频序列中的目标行为分析;⑤海量数据网上发布技术;⑥基于生物特征的图像识别技术。
4、智能化网络与应用
本方向主要研究网络信息与生物信息的智能处理技术。目前本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①语义网格(Grid)和生物信息网格。②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Web Mining)。③智能主体(Agent)及其应用技术。④智能技术在生物数据挖掘和生物信息处理中的应用。
5、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
本
方向主要研究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目前本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①安全网络技术的研究;②基于互联网络的软件工程技术和网络软件集成技
术;③中间件技术,特别是安全中间件在银行支付系统中的应用技术;④J2EE架构的应用技术;⑤无线计算机网络技术。
083500软件工程(一级学科):
主要研究方向:
1.Web工程
本方向主要研究软件中间件、数据挖掘、语义Web、云计算、软件工程方法学、信息安全和形式化方法等方面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2.多媒体技术
本方向主要研究流媒体应用技术和多媒体信息处理,包括:(1)视频信息安全技术;(2)视频处理算法及编码技术;(3)多媒体信息分析与检索,图像处理。
3.海量数据处理
本方向主要研究海量数据处理领域的基础理论、算法和技术(索引、挖掘和学习等),及其在新环境(云计算、物联网等)和重要领域(生物、多媒体等)的应用。
主要科研项目:
视角理论及其在本体集成中的应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明仲教授
面向知识服务的药物研发关键数据科学管理系统研制,国家科学技术部(863计划)项目,明仲教授
新型计算模式及其软件开发方法研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团队项目,明仲教授
本体继承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明仲教授
基于本体和知识集成实现中文叙词表的升级、共享和动态完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曾新红研究馆员
交叉层交换的结构、算法和性能评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文振焜教授
交互多视点视频编码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文振焜教授
基于π演算的协同业务过程建模与分析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卢亚辉博士
面向语义Web的本体构造,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明仲教授
数据云工具与环境,广东省-中国科学院全面战略合作计划子项目,明仲教授
GIS网格服务中间件及其应用,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子课题,明仲教授
视频序列中感知哈希算法研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文振焜教授
基于多模态的视频高级语义分析与检索,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朱映映副教授
基于策略重写逻辑的元建模研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尹剑飞副教授
深圳大学-香港理工大学软件工程应用创新平台,深圳市科技计划深港创新平台,明仲教授
科研成果
2004
年至今,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深圳市科技创新奖1项,在国内外权威核心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70
余篇,被SCI、EI收录50余篇,包括《IEEE Transactionson Neural Network》、《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botics and Automation》、AAAI2008(The Twenty-Third AAAI
Conference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电子学报》、《情报学报》、《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现代图书情报技术》、《计算机科学》等。
085211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
计算机技术领域:(分嵌入式系统与集成电路、计算机应用两个方向)
嵌入式系统与集成电路
深圳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在嵌入式系统研究方面拥有一支20人的研究队伍,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7人,拥有海外学位8人,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分别来自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美国德州仪器公司、西安微电子所、中兴通讯、迈瑞等单位。
本
方向拥有深圳市最为重要的嵌入式系统设计公共平台——“深圳市嵌入式系统设计重点实验室”,“深圳大学德州仪器DSPs技术中心”,“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深
圳产业化基地—深圳大学集成电路设计联合实验室”,“深圳大学—ARM联合实验室”,“深圳大学—国家Linux推广与培训中心”等高水平的研究机构作为
平台,广泛开展和本领域内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及专业人士的资源合作、技术合作、教学合作,系统、专业地为社会各界提供嵌入式系统方向的正规工程硕士学位教
育。
本方向拥有完整的嵌入式系统和集成电路设计设备,包括美国德州仪器公司的MSP430、C2000、C5000、C6000、
DaVinci、OMAP平台,ARM9/11、Cortex-M3平台,Freescale平台,Synopsys仿真平台、Cadence仿真平台,
各类频谱分析仪、逻辑分析仪。设备总额超过1000万元,近五年承担课题费超过1300万元。
主干课程:32位ARM微处理器技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操作系统、集成电路设计、DSP技术、WinCE程序设计、Android操作系统、OMAP入门与开发、嵌入式系统设计工程实践,专利标准与方法等。
计算机应用
本方向依托深圳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在计算机应用领域领先的学术、科研成果,广泛开展和中兴通讯、腾讯等深圳市知名IT企业的合作,坚持以“产、学、研”相结合的原则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系统、专业地为社会各界提供计算机技术方向的正规工程硕士学位教育。
本课程培养目标是面向信息化建设和发展需要、面向企事业单位对各类计算机工程和信息化建设人才需求,培养高层次实用型、复合型计算机工程技术、信息化建设专业技术、计算机工程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管理人才。
本工程领域专职教师20名,其中10名有工程经历,占50%,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有15名,占75%,其中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有8名,占40%。目前在研的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在研科研经费300多万元。
本
领域拥有由深圳大学与IBM公司合建的实训基地,拥有全国高校唯一自主购买的IBMSystemZ10大机;由全球最大的网络存储系统供应商易安达
(EMC)公司提供价值100万美元的教学实验设备,联合开设网络存储技术专业课程,并联合推广网络存储管理工程师资质认证。
主干课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并行程序设计、计算机安全、专利标准与方法等。
085212软件工程(专业学位):
软
件工程是信息技术领域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软件产业也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软件工程领域总体发展形成了宽范围、多维度、多层次、多交叉的体系结
构,主要研究与软件开发各个工作流程相关的、先进实用的软件开发方法、技术和工具,如领域分析、需求分析、分析与设计、软件项目计划与管理、软件质量管
理、软件配置管理等。
本方向共有专职教师18名,全部具有博士学位。目前在研的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在研科研经费800多万
元。学科基础扎实,设备齐全。拥有IBMSytemZ10等大型设备。与微软、IBM、金蝶中间件、太极软件、深信服、大展科技等国内外知名IT业公司签
订了软件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并聘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作为硕士生导师与校内导师共同指导学生。2010年被评为IBM公司最佳合作高校。
本
方向培养学生的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软件项目管理能力、软件开发能力和组织交流能力。通过在校学习与参与企业导师项目等实际锻炼,使学生具有现代软件开发
所要求的知识结构,掌握先进的程序设计技术、主流开发平台与工具,掌握遵循软件标准和规范进行系统分析、设计,以及具有一定的项目管理知识和能力。
主干课程包括:软件测试技术、软件中间件、Web程序设计、Linux操作系统、并行程序设计、云计算概论、物联网概论、IBM大型机技术、数据挖掘、移动互联网技术等。
学院简介:
学
院建筑系成立于1983年9月,同年招录了第一届本科生。经过若干轮院系调整,深圳大学于2006年成立“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学院下设建筑系、城市规
划系、建筑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世界建筑导报》社等机构。其中,建筑设计研究院和城市规划设计院是学院设计创新实验中心,是教学科研的重要
实践基地;《世界建筑导报》杂志社则是学院重要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
深圳大学建筑学一直以来都是深圳大学的重点学科,1993年被列为广
东省重点扶持学科。1996年,深圳大学建筑学专业通过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本科(五年制)教育评估,深圳大学首次获得建筑学学士学位授予权(为期四
年)。同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得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权与学位授予权;2000年,获得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权与学位
授予权;2003年,获得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权与学位授予权;2003年建筑学专业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专业;2004年,取得建筑与土木工程
领域工程硕士招生与学位授予权;2006年,取得建筑技术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与学位授予权。2000年、2004年、2008年、2012年,本科建
筑学四次通过全国建筑学专业评估,有效期均为四年。2008年建筑学专业被定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11年获得建筑学一级学科、城乡规划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通过硕士研究生全国建筑学专业评估。目前,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合理,教学设备先进,图书资料充足,教学管理规
范,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
专业介绍:
081300建筑学(一级学科):
建
筑学一级学科(081300)共包含五个研究方向:1.公共建筑设计及其理论;2.居住建筑设计及其理论;3.建筑历史与既有建筑的保护更新;4.绿色城
市与建筑;5.建筑与环境技术。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分别于1996、2001、2003、2006年获得二级学科建筑设
计及其理论、建筑历史与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和建筑技术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及学位授予权;于2011年获得建筑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招生及学位授予
权。此一级学科下招收的硕士研究生实行课程学习和导师指导相结合的培养模式。课程学习包括学位课程和选修课程,强调提高硕士生综合素质和创造性的设计能
力,以培养设计、规划以及理论研究的高级专业人才为主要目标。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学专业介绍
本学科共有公共建筑设计
及其理论、居住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历史与既有建筑的保护更新、绿色城市与建筑、建筑与环境技术五个研究方向。开设的主要课程有:西方现代建筑历史与理
论、建筑设计理论、建筑设计专题、居住建筑与社区、名师名作评论、建筑案例研究、高层建筑设计概论、建筑艺术问题研究—建筑形态学、日本现代建筑、研究方
法、城市社会学、中国传统民居与评论、建筑物理、人居环境学、仪器与测试、建筑法规、生态建筑学、照明新技术等专业课程。
083300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
本
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083300)共包含四个研究方向:1.区域产业与空间管制2.城市规划与设计方法3.城市设计与历史环境保护4.社区环境营造与居
住环境规划设计。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于2011年获得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招生及学位授予权。在此一级学科下招
收的硕士研究生实行课程学习和导师指导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强调提高硕士生综合素质和创造性的设计能力,以培养具有良好设计、规划以及理论能力的城乡规划高
级专业人才为目标。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乡规划学专业介绍:
本学科共有1.区域产业与空间管制2.城市规划与设计方法
3.城市设计与历史环境保护4.社区环境营造与居住环境规划设计四个研究方向。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城市设计方法与实例研究、研究方法、
城市规划设计专题、城市与区域经济、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规划、区域规划研究、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等专业课程。
085213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
专业学位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介绍:
一、建筑设计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专业知识扎实,具有创新能力的职业建筑师,并具备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室内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在设计部门从事设计工作,兼具多种职业适应能力的通才型、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研究领域:1.公共建筑设计2.居住建筑设计3.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设计4.绿色建筑设计5.城市设计
主要专业课程:公共建筑设计研究、居住建筑设计研究、建筑历史与理论、高层建筑设计概论、生态环境保护、中国传统民居与评论、城市设计、现代建筑技术等。
二、城市设计方向
培养目标:具有一定城市规划与设计理论基础和技能,对与专业相关的知识有广泛的了解,能够独立开展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工作,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高级人才。
研究领域:
1.城市设计与城市更新2.居住社区规划与设计3.景观设计与景观规划4.城市历史与传统环境保护
主要专业课程:人类聚居环境学、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规划、城市发展战略与政策、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城市设计手法与开发控制、居住区规划研究与设计、现代景观环境设计、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等。
学院简介:
深
圳大学经济学院成立于1997年5月,由原经济系、国际金融贸易系,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组建而成,下设财会学院(二级学院)、经济学系、金融学系、国际经
济与贸易系、交通经济与物流管理系、风险管理与保险系、统计学系等7个院系。具备从本科、硕士到博士完整培养体系,现设有会计学、经济学、金融学(广东省
名牌专业及国家级特色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等5个本科专业;拥有理论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为省级重点扶持学科)、统计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区
域经济学、金融学、国际贸易学、会计学等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MF(金融专业硕士)、MPAcc(会计专业硕士)、MIB(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等3个专业
学位硕士点;拥有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
学院现有教职工128人,其中专任教师108人,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学术素养
好、教学及管理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师资团队。有全日制本科生3786人、学术型硕士生294人、专业学位研究生46人、博士生23
人,约占全校学生总数的1/6。学院设有资料室,收藏国内外图书报刊杂志等3万余册;设有三个实验室的商学教学实验中心。
专业介绍:
020100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
理论经济学(0201)专业包括如下二级学科及研究方向:
020101政治经济学:结合中国改革开放,尤其是经济特区实践,以研究市场经济理论为主要内容,力求探索现代经济学一般规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并利用相邻港澳的区位特点进行开放式考察与研究。
020101
经济思想史:经济思想史是理论经济学的基础学科。本学科研究中国和外国经济思想,侧重研究当代中国经济思想的形成、发展及演变。学术梯队在课程建设、承担
科研项目、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取得了非常卓著的成绩,研究水平在学术界一直走在前列。本专业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的经济学理论思想和探索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具有
独特价值,旨在培养既懂、了解中国、也了解外国的比较全面的经济管理人才。
020103经济史:侧重研究当代中国经济思想的形成、发展及演变,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是本研究方向的重要背景。以制度经济学视角分析把经济思想演变与制度变迁及现代化道路的探索结合起来,为“中国道路”的形成寻找思想渊源与理论依据。
020104
西方经济学:本学科方向主要研究市场机制运行、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制度比较。由于所在地深圳是我国经济市场化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和经济活动活跃的区域,是我
国经济制度变迁的起源地和实验地,得天时与地利,本方向较早开展了市场经济机制和运行方面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经济增长理论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性、
前沿性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体制转轨及制度变迁的路径研究,并取得较丰硕的研究成果。
020105世界经济:紧密联系中国实际,实证研究成果丰硕。本学科点采用实证方法分析中国在对外开放过程中产生的实际问题,在国际贸易、外国直接投资以及金融市场领域提出了很多富有启示意义的观点,在学界产生了较大反响,同时也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了学术支撑。
020106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通过制度-结构-技术视角,以局部均衡研究中国特别是珠三角经济、资源、人口、环境的协同与演化,为实现转型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本学科地处经济特区又毗邻港澳,具有研究开放条件下经济、人口、资源的特别便利。
研究成果介绍:
自
2001年来,在上述研究方向共出版学术专著45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承担科研项目百余项,获得市级以上科研优秀成果奖15项,提供政策咨询
研究报告70多份,已取得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研究成果,社会咨询服务成效显著,产生重要影响。自2008年起,研究中心主持撰写出版关于中外经济特区发
展形势分析的经济特区年度蓝皮书——《中国经济特区发展报告》,通过以书代刊形式定期编辑出版《中国经济特区研究》,并组织编辑《经济特区研究文献集
刊》、《经济特区研究动态》和《经济特区研究资讯》。
毕业后可以从事的工作:使学生系统地学习现代经济学理论,掌握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技术
与方法,并能熟练地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管理中问题。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良好的研究能力,能在政府机关、经济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
位从事经济管理实践或教学与科研工作的专业人才。
学制:3年
授予学位:经济学硕士
020202区域经济学(二级学科):
深
圳大学区域经济学硕士点于2001年开始招生,现有导师组成员11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6人,全部具有博士学位。本学科点立足深圳,面向全国、着眼世
界,培养具有专业基础扎实,创新意识强,综合素质高,就业面广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复合型经济类高层次专业人才。本学科点有两个主要研究方向:
1、区域物流与交通经济:本方向重点研究区域经济范畴内的物流规划与管理、交通经济与政策,培养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熟悉物流与交通运输业务知识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2、
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本方向主要研究区域分工与专业化协作,区域间生产要素流动与贸易,共同市场与经济联合组织的建立,区域间竞争与合作,区域资源开发与
环境保护的协调,区域经济矛盾与冲突,区际经济联系的加强及区内和区际复杂经济网络的构建,区域经济规划与政策以及区域经济调控等方面的理论与现实问题;
以及经济增长理论,技术创新理论为理论基础,重点研究区域经济增长模式,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自主创新与区域经济竞争力,粤港澳区域发展的新趋势等问题,
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理论和较系统区域经济学的专门知识的高级经济人才。
研究成果介绍:本学科点近年共承担各类课题127项,课题经费合计1134.23万元,其中省部级项目5项;发表论文104篇,出版著作11部。
主要课程设置:高级宏微观经济学、中级计量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交通经济学高级教程、物流管理、特区经济学、经济地理、城市交通、供应链管理、多元统计分析、中级运筹学。
毕
业后可以从事的工作:本学科点在研究生培养中既重视经济学及区域经济学基础理论的掌握,又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所有研究生在校期间均有机会参加科研课题、
教学实践。本专业研究生毕业时能很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工作满意度非常高,就业率接近100%。毕业去向主要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政府机关、研究机构、
咨询机构、高校、物流企业等,还有部分同学赴国内外知名高校攻读博士。
学制:三年
授予学位:经济学硕士
020204金融学(二级学科):
深
圳大学经济学院的金融专业是广东省名牌专业、全国特色专业和深圳大学最早的四个专业之一。1983年建校之初就创立了国际金融本科专业,1999年改为金
融学专业;1998年金融学专业获得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2002被广东省评为省级名牌专业,是深圳大学文科类最早的省级名牌专业;2010年被国家教育
部评为特色专业。
目前金融硕士点有指导教师14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0名,教授6名,副教授7名,讲师1名,博士生导师2名。金融硕士专业学科点导师团队在全国金融领域和相关领域有着一定的学术地位和影响,是一支结构优化、且有着丰富教学科研经验的师资队伍。
金融硕士点下设有金融宏观调控与金融风险防范、现代金融管理、资本运作与管理、国际金融与港澳台金融、数理金融及金融工程等研究方向。
1、金融宏观调控与金融风险防范
本
研究方向以马克思货币金融理论为指导,以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为背景,充分借鉴当代西方金融理论及定量分析法、实证分析法、历史分析法,研究我国金融理论体
系和我国金融改革开放路径,及金融风险防范。重点研究马克思货币金融理论所阐明的货币本质与职能、银行信用、利息、金融市场和货币政策等相关的理论;密切
关注、探讨当代货币金融理论,尤其是“新经济”对金融理论提出的一些新的研究课题。
2、现代金融管理
本研究方向从金融市场的主体角度研究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调控、货币政策实施、对外汇管理及金融机构管理;探讨商业银行对资产负债、经营风险、国际业务及中间业务管理模式;深入探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尤其是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的管理策略。
3、资本运作与管理
本
研究方向以金融市场的主体、客体和金融产品的定价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索公司治理、资本运营等方面的理论研究框架,重点研究信贷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
保险市场、基金市场以及离岸金融市场效率和风险问题;深入探讨深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金融衍生产品开发和定价等问题。
4、国际金融与港澳台金融
本
研究方向在研究方法上,强调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西方金融理论中的有益成果相结合;将国际金融的普遍性与港澳台及大陆金融的特殊性相结合;将国际金
融、港澳台金融理论与国内金融实践相结合;本研究方向利用深圳毗邻海外这一优势,综合运用金融全球化理论、金融深化理论和金融监管理论,重点研究特区与港
澳台金融一体化、金融监管合作与金融创新等问题。
5、数理金融及金融工程
本研究方向以金融理论为基础,运用定量分析工
具,推理和论证金融学理论及原理,构造、选择最有效的数学模型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解决现代金融市场运行中面临的主要课题;以人们实际决策心里为
出发点,研究投资者的决策行为规律及其对市场价格的影响,探究最优投资组合策略;研究金融工具的创新、交易手段的创新、金融衍生产品合理定价以及各类风险
技术的开发与运用等。
研究成果介绍:
2003年以来,出版高等院校统编教材《金融学》、《国际金融》等多部;发表学术论文数200多篇;国家、省部级及横向等科研课题和教改课题数十项;获得市级以上政府奖项及国家级学会奖项等十余项。
主要课程设置:
包括高级宏微观经济学,中级计量经济学,多元统计分析,金融理论和实务研究,国际金融专题研究,现代金融管理学,资本运营与金融市场研究,数理金融,投资学,保险学专题,财政税收专题,金融财务专题,金融工程专题,金融法专题等。
毕业后可以从事的工作:
可在金融机构,研究机构和机关事业单位从事相关工作。
学制:三年
授予学位:经济学硕士
020206国际贸易学(二级学科):
研究方向介绍:
1.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实务,研究国际贸易理论、贸易环境、世界各国贸易政策、国际贸易实务等。
2.国际市场营销,研究国际市场营销环境、战略、策略以及国际营销管理等。
3.特区经济,研究经济特区或者地区经济发展环境、发展方向、发展政策等。
研究成果介绍:
本
硕士点近年来学术成果颇为丰硕,出版各类著作、译著、教材10多部,在《南开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财贸经济》、《国际贸易问题》、《经济理论与
经济管理》、《经济学家》、《世界经济研究》、《财经科学》、《财经问题研究》、《国际经贸探索》、《商业经济与管理》、《世界经济文汇》等国内知名学术
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50余篇。承担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等10多项课题的研究,部分
研究成果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主要课程设置:
高级国际贸易学、高级宏微观经济学、国际贸易规则与政策、国际市场营销、国际营销战略及案例解析、国际金融、国际分工专题研究、专业外语、多元统计分析、产业国际竞争力专题研究、国际营销前沿专题调研、国家崛起与转型研究、国际服务贸易。
毕业后可以从事的工作:
本专业毕业生适宜在跨国公司、涉外企事业单位、外资企业、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以及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从事外贸业务、国际营销管理、政策研究与教学科研等工作。
学制:3年
授予学位:经济学硕士
027000统计学(一级学科):
统计学专业致力于满足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将国民经济统计与数理统计的理论方法联系实际,科学描述国民经济发展状况,提高政府和企业对市场经济的预见性和科学决策水平,为社会培养创新型的高层次统计学人才。
研究方向介绍:
1、
国民经济核算与宏观经济分析国民经济核算与宏观经济分析是统计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管理的重要工具,它融汇了统计学、经济学、会计学、经济计量
学、计算机技术和数学等一系列学科领域的知识内容。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各部门、各环节国民经济运行的各种现象总体特征的数量表现及结果进行系统研究,运
用国民经济核算有关生产、收入分配、、消费、投资、对外经济往来、国民财产、人口、资源环境等数据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经济分析,研究其其特征与规律,为国
民经济管理、促进经济良性循环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2、数理统计方法与经济应用数理统计方法是研究经济、社会现象极其重要的工具,在自然
科学和社会科学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应用。数理统计方法与经济应用方向,包括了多元统计、时间序列、贝叶斯统计、人口统计、结构方程模型等研究领域,近年来发
展迅速,在经济研究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3、经济预测与决策经济预测是以准确的调查统计资料和经济信息为依据,从经济现象的历史、现
状和规律性出发,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经济现象未来发展的前景进行测定。该研究方向运用统计学、数学等定量分析方法对国民经济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与决策,并对
经济预测与决策方法进行改进、扩展和应用,在政府机关和各企、事业单位,金融保险机构的预测与决策过程中起到关键性的信息和咨询作用。在培养过程中,研究
生多次参加了国家级的统计调查,如第六次人口普查,基本经济单位普查等,从中获益非浅。
4、风险管理与保险精算仅限于对风险进行定性的描
述已经不能适应现代风险管理的需要,现代风险管理更加注重对风险进行准确的定量刻画,借助的主要工具就是统计与概率的相关理论与方法。风险管理子方向主要
研究风险度量方法,特定风险的识别与分析,金融风险管理,企业风险管理,个人风险管理,社会稳定风险管理,信用风险管理等;研究基于数据的损失量化模型,
以及模型的参数估计与统计模拟计算方法,致力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风险的精确管理方法研究与应用。精算子方向主要涉及养老金与社会保障、寿险、非寿险领
域的精算问题,如养老保险精算模型和应用、养老基金资产负债管理、寿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非寿险准备金评估、保险资金运用等。
研究成果介
绍: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统计研究》、《统计与决策》等统计学术期刊上发表《我国知识水平测度与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关于环境经济投入产出
核算理论与方法的改进》、《制度冲击与中国经济的周期波动》、《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典型事实》、《交易费用和CvaR风险测试下的稳健投资组合》、《九章
算术中统计学思想探究》等论文,并从事多项省部级课题研究。
主要课程设置:主要开设的课程有:高等统计学、多元统计分析、国民经济核算研究、宏观经济分析、高级数量经济学、贝叶斯统计等。
毕业后可以从事的工作: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金融证券业、保险业及社会保障机构、市场调研、咨询及信息产业部门、高等院校、各大型企业。
学制:三年
授予学位:经济学硕士
120201会计学(二级学科):
本
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系统的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强调拓宽基础理论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既能深入掌握现代财务、会计、审计的基
本理论知识,又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专业采用指导教师负责制和导师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本专业现有教授4名、副教授12名、博士学位获得者13名。专业研究方向稳定,特色突出,师资结构合理,教师掌握会计学最新研究动态和成果,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近年来,本专业所承担的多项科研项目产生了显著的学术价值、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学科点有三个研究方向:
1、公司理财方向:本方向着重研究公司财务理论与国际企业理财等问题,并强调理论与实务相结合,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国内外公司财务理论,回答、分析和解决公司财务的实际问题。
2、财务会计方向:本方向以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框架为依据,以企业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国内外财务会计理论,回答、分析和解决企业财务会计问题。
3、审计方向:本方向系统、深入地研讨审计的基本理论和前沿成果,特别是研讨注册会计师审计理论,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审计的理论,回答、分析和解决审计中的实际问题。
研究成果介绍:本学科点近年来承担部级、省级、市级等各类课题80多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20余部。
主要课程设置:英语、政治、经济学、高级财务会计学、公司高级理财学、实证会计理论与方法、财务会计理论研、财务理论研究、宏微观经济学、多元统计分析、审计理论研究、成本管理会计研究、财务分析研究、国际会计专题研究、会计信息系统研究等。
毕
业后可以从事的工作:本专业培养讲究理论紧密联系实际,该专业研究生毕业时能很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工作满意度非常高,就业率100%。毕业出向主要
有: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政府机关、高校、医院等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大中型企业等,还有部分同学赴知名高校攻读博士学位。
学制:两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硕士
025100金融(专业学位):
深
圳大学经济学院的金融专业是广东省名牌专业、全国特色专业和深圳大学最早的四个专业之一。1983年建校之初就创立了国际金融本科专业,1999年改为金
融学专业;1998年金融学专业获得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2002被广东省评为省级名牌专业,是深圳大学文科类最早的省级名牌专业;2010年被国家教育
部评为特色专业。
目前金融硕士点有指导教师14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0名,教授6名,副教授7名,讲师1名,博士生导师2名。金融硕士专业学科点导师团队在全国金融领域和相关领域有着一定的学术地位和影响,是一支结构优化、且有着丰富教学科研经验的师资队伍。
金融硕士点下设有金融宏观调控与金融风险防范、现代金融管理、资本运作与管理、国际金融与港澳台金融、数理金融及金融工程等研究方向。
学生进校后自主选择校内导师,同时充分利用广泛的社会资源,聘请业界10位知名人士作为校外兼职导师,为学生提供从理论指导、专业实践到未来职业生涯设计的全面指导。
研究成果介绍:
2003年以来,出版高等院校统编教材《金融学》、《国际金融》等多部;发表学术论文数200多篇;国家、省部级及横向等科研课题和教改课题数十项;获得市级以上政府奖项及国家级学会奖项等十余项。
主要课程设置:
除
了公共学位课程,专业课程由学院相关教师和校外专家组成的“双导师型”师资共同完成,主要包括高级宏微观经济学,中级计量经济学,多元统计分析,金融理论
和实务研究,国际金融专题研究,现代金融管理学,资本运营与金融市场研究,数理金融,投资学,保险学专题,财政税收专题,金融财务专题,金融工程专题,金
融法专题以及金融专题知识讲座。
毕业后可以从事的工作:
可在金融专业机构,研究机构和机关事业单位成为具备金融实际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金融专业人才。
学制:学制两年(每周六、日上课,寒暑假期休息)
授予学位:金融硕士专业学位
025400国际商务(专业学位):
一、办学特色
1.全国首批国际商务硕士专业学位(MIB)授权单位。
2.深圳唯一本土MIB培养院校,尽享特区大学开放的校园文化和丰厚的教育资源。
3.具备深厚理论造诣的专职导师与国际商务业界实践精英兼职导师并重的“双导师制”。
4.校园与实习基地教学紧密结合的培养方式,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丰富的国际实践与交流机会。
在规定年限内完成课程学习并获得相应学分,通过硕士论文答辩,获得国家承认的研究生毕业证书及国际商务硕士专业学位证书。
专业硕士学位要求的学位论文可以是专业性的学术论文,也可以是毕业设计(包括理论与政策研究、国际商务案例分析、国际市场调研报告、商业策划书、项目可行性报告等多种形式),学位论文的写作一般安排一个学期。
国际商务是英语International Business的中文翻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于20世纪60年代创立,主要研究跨越国界的商业性经济活动。现在西方各国大学广泛设立国际商务专业,具有从本科、硕士到博士的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
国
际商务硕士(Master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是我国2010年新设立的19个职业型学位之一,也是惟一直接面向国际化的专业性硕士学位,旨在培养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国际化战略思
维、深厚国际商务素养和较强跨文化沟通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商务专业人才。
鉴于我国跨国经营管理人才、国际营销人才、国际物
流管理人才、国际电子商务专业管理人才、国际投资管理人才、国际经济法律人才、国际商务谈判人才相当短缺的现状,国际商务专业硕士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国
家正在积极推进国际商务硕士专业学位与国际商务类职业资格考试的有效衔接。
二、研究方向及研究内容
1.国际商务管理,研究国际商务环境评估、国际商务经营方式、国际商务战略、国际商务的组织与控制等。
2.国际市场营销,研究国际市场营销环境、战略、策略以及国际营销管理等。
3.国际物流管理,研究国际采购管理、国际货物运输管理、国际货物运输保险、国际仓储管理、国际货物的包装和检验检疫、国际物流信息系统、国际物流规划与管理等。
4.国际电子商务,研究电子商务安全技术、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与供应链管理、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国际网络营销等。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广阔的国际化视野和国际化战略思维、深厚国际商务素养和较强跨文化沟通能力,胜任在跨国公司、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从事国际商务运营与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商务专业人才。
师资力量
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点拥有一支年富力强、教学经验丰富和学术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现有8位专任导师,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4人,其中6人具有博士学位。
四、专业概况、研究成果
本
硕士点近年来学术成果颇为丰硕,出版各类著作、译著、教材10多部,在《南开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财贸经济》、《国际贸易问题》、《经济理论与
经济管理》、《经济学家》、《世界经济研究》、《财经科学》、《财经问题研究》、《国际经贸探索》、《商业经济与管理》、《世界经济文汇》等国内知名学术
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50余篇。承担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等10多项课题的研究,部分
研究成果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五、主要课程设置:
专业外语、中级宏微观经济学、国际商务、国际贸易政策与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法、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国际物流理论与实务、国际电子商务、全球化视角的战略管理、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商务专题研讨以及商务决策模型及应用等。
毕业后可以从事的工作:
本
专业培养适宜在跨国公司、外向型企业和外资企业等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商务代表、国际商务师及国际化经营运作与管理的高级专业人才;或者在涉外经济贸易部
门、政府机构和相关社会组织从事对外经营管理、政策法规制定与实施,以及国际商务活动策划的综合性高级专门人才。
学制:2年(周末授课,寒暑假休息)
授予学位:国际商务硕士专业学位
125300会计(专业学位):
本
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系统的课程学习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强调拓宽基础理论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既能深入掌握现代财务、会计、审计的基
本理论知识,又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专业采用指导教师负责制和导师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指导教师由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组成。校
外导师均是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和热心教育事业的高级财会专家。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可以根据学生目前的工作特点和专业志向选择校内和校外导师,期望能对学生有
最大的帮助。
本专业现有教授4名、副教授12名、博士学位获得者13名。专业研究方向稳定,特色突出,师资结构合理,教师掌握会计学最新研究动态和成果,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近年来,本专业所承担的多项科研项目产生了显著的学术价值、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专业硕士点设二个专业方向:
1、财务总监(CFO)方向:本方向着重研究公司财务理论与实践以及国际企业理财等问题,并强调理论与实务相结合,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国内外公司财务理论,解决公司财务实际问题,培养作为公司财务总监的专业基础。
2、注册会计师方向(CPA)方向:本方向系统、深入地研讨审计的基本理论和前沿成果,特别是研讨注册会计师审计理论,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审计理论,解决审计实际问题,培养作为注册会计师的专业基础。
研究成果介绍:本学科点近年来承担部级、省级、市级等各类课题80多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20余部。
主
要课程设置:主要必修课程包括:政治课、外国语、管理经济学、高级财务会计理论和实务、高级财务管理理论和实务、高级管理会计理论和实务、高级审计理论和
实务、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方向课必须课程包括:财务总监方向(CFO):企业会计准则专题、财务报表分析、业绩评价与激励机制、企业税收筹划,注册
会计师方向(CPA):审计准则专题、财务报表分析、中国税制、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同时提供若干经济与管理学的硕士学位课程,供有兴趣和学有余力的学生
选修。
毕业后可以从事的工作:本专业培养讲究理论紧密联系实际。毕业去向主要有:大中型企业、金融机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等。
学制:两年(周末上课,寒暑假休息)
授予学位:会计硕士专业学位
学院简介:
社
会科学学院(以下简称社科院)是深圳大学直属的二级教学科研机构,承担全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社科院下设六个教学机构: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教研室、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形势与政策教研室、研究生思想政
治理论课教研室。此外,社科院还设有四个学术研究机构:深圳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深圳大学道德文化研究所、深圳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深圳大学中国
系统哲学研究中心、移民文化研究所、深圳国际化战略研究中心,以及一个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基地:广东省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研究
基地。
社科院集中了全校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学、科研的主要力量。我院现有教职工40人,其中专职教师36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
16人,中级职称10人,教辅人员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1人。从年龄结构来看, 46岁以上的17人,
36-45岁的13人,35岁以下的有9人。从整体上看,社科院人员年龄结构比较合理,以中青年为主,平均年龄 40 岁以下,在教学和科研上富有活力。
社科院教师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取得可喜的科研成果。近五年来我院在科研项目的立项、学术著作的出版、学术论文的发表和科研成果的获奖
几方面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在科研项目的立项方面, 2003—2008 年,我院已立项的市级以上科研项目有25 项,其中国家级项目6
项、省部级项目14 项、市级项目 5 项。在学术著作的出版方面, 2003—2008 年,我院教研人员出版的学术著作有 26 部,其中个人专著
9部、合著 13 部、教材 4 部。在学术论文的发表方面, 2003—2008 年,我院教研人员发表的学术论文有 291 篇,其中核心期刊
182 篇、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64 篇、CSSCI 来源期刊 126 篇。在研究成果的获奖方面, 2003—2008
年,我院教研人员获奖的科研成果有 14 项,其中国家级学会奖 1 项、省部级学会奖 2 项、省部级征文奖 3 项、厅级教学成果奖 1
项、市级政府奖 5 项、市级征文奖 1 项、校级教学成果奖 4 项。
社科院现有 8 个硕士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国际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和“科学技术哲学”。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毕业后可从事公务员、教师等工作。
在成人教育方面,我院已有“物业管理”、“公共关系学”、“涉外文秘”三个专业。目前在读学生人数达到 400 余人。
社科院全体教师正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团结一致,锐意改革与创新,为把我院建设成为高水平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具有深圳特色的人文社会科学教研单位而努力奋斗。
专业介绍:
010101马克思主义哲学(二级学科):
本专业导师组有教授1名、副教授3名、讲师1名,且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学科带头人田启波教授主要从事政治哲学、发展哲学研究,曾主持的市级以上科研项目有6项,出版著作13部。本专业设有政治哲学与社会发展研究、人学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3个研究方向。
010105伦理学(二级学科):
本
专业导师组有教授2名、副教授4名,其中5名具有博士学位、1名具有硕士学位。学科点带头人张以明教授曾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研究项目多项,出版了多
部学术专著,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本专业设有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和实践哲学研究、价值伦理学研究、西方伦理学史、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研究和应用伦理学研究5个
研究方向。
010108科学技术哲学(二级学科):
本专业导师组有教授1名、副教授2名,其中博士学位3名。学科带头人汪天文教授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出版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获得学术成果奖励多项。本学科设有科技发展与环境保护研究、科技创新与产业政策研究和科技进步与军事思想研究3个研究方向。
030203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二级学科):
本
专业导师组有教授2名、副教授2名、讲师1名,其中获博士学位的3名、硕士学位2名。学科带头人王双印副教授曾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研究项目2项,出版著作3
部,发表学术论文十多篇,获得学术成果奖多项。本专业设有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球化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一国两制与两岸关系、政党政治比较
与民主法制建设4个研究方向。
030207国际关系(二级学科):
本
专业导师组有教授2名、副教授2名、讲师1名,其中获得博士学位的3名、学士学位2名。学科带头人姜安教授长期从事历史研究、国际关系研究工作,曾主持、
参加并完成多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出版专著3部,主编教材2部,在《政治学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马克思主义研究》等核心刊
物发表论文数十篇。本专业设有海权与国际关系、亚太政治与外交关系、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交流、当代中国外交研究、中美关系研究5个研究方向。
0305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级学科):
本
专业导师组有教授1名、副教授3名,其中博士学位2名、硕士学位2名。学科带头人徐海波教授曾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研究项目5项,出版学术著作5部,
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本专业设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与社会转型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批判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哲
学研究4个研究方向。
0305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二级学科):
本
专业导师组有教授2名、副教授3名、讲师3名,其中博士学位3名、硕士学位3名。学科带头人樊秋莹教授曾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研究项目多项,出版专著
多部,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本专业设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发展规律研究、邓小平理论与经济特区实践研究、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3个研究方向。
030505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
本
专业导师组有教授2名、副教授4名,其中获博士学位的3名、硕士学位的3名。学科带头人为刘志山教授,曾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研究课题6项,出版学术专著6
部,在国内重要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对道德教育有深入研究。本专业设有改革开放与高校德育、价值哲学与价值观教育、公民与道德教育3个研究方
向。
学院简介:
深
圳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现开设生物技术、生物科学2个本科专业;拥有生物学、生态学2个一级硕士点,在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等十
一个二级硕士点招生。其中生物技术专业是广东省名牌专业,细胞生物学是广东省重点扶持学科,细胞生物学和植物生理学为校级精品课程。
生
物科学教学实验中心是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深圳市微生物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和深圳市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建有蛋白质组学、基因组
学、结构生物学和分子细胞生物学等公用技术平台,有可进行中试规模生产研究的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购置了质谱、电镜、双向电泳仪、测序仪、荧光定量
PCR、蛋白质纯化系统等价值四千多万的仪器设备,尚有核磁共振仪、飞行质谱等近三千多万的仪器设备在购买中。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硕士生近1000
人。学院鼓励学生科技创新,本科生科研创新实验成果及公开发表论文多篇,并先后获得国家级大学生挑战杯特等奖、一等奖,以及广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
竞赛一等奖、二等奖等多个奖项。研究生近二百人,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文章近百篇,其中SCI收录近二十篇。获得过挑战杯的国家级、省级奖励,南粤优秀研
究生等荣誉称号,是我院活跃在一线科研阵地的研究人员。
学院非常重视科研,参加了国家863、973项目,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
目、青年基金,省部级项目,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以及企事业单位委托的各类研究课题,年均科研经费四百余万元。平均每年公开发表文章近百篇,已获得专利数
十项,公开出版专著几十本,获得过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
学院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倪嘉缵担任院长,现有教职工66人,专任教师43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教授11人,博士生导师4人,副教授25人,讲师10人,专任教师中有30人获得博士学位。
专业介绍:
071000生物学(一级学科):
071300生态学(一级学科):
学院简介:
深圳大学师范学院是由深圳市人民政府决定,报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于1995年正式成立的学院。
学
院现开设教育学、汉语言文学、应用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美术学、音乐学、表演、播音与主持艺术、舞蹈编导、体育教育、运动训练共计11个本科专业;拥有教
育学、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体育学(与深圳大学体育部合作)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其中教育学在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学前教育学、高等教育
学、成人教育学、教育技术学共计6个二级学科点拥有学位授予权;另外还有发展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美术学(与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合作)等3个二级
学科硕士点。2007年4月获得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27人,其中教授27人,副教授4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5人。2人担任博士生导师,61人为硕士生导师。
目前,学院全日制在校生2347人,其中本科生1990人,学术型研究生198人,教育硕士185人。
专业介绍:
040100教育学(一级学科):
研究方向介绍:
1.教育学原理方向:主要研究传统教育理论、教育与个体发展、教育发展与改革、教育的民主化与均衡化、教育的社会性质与社会功能、学校及班级组织、教育问题的比较社会学研究、社会转型与教育改革,及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研究。
该方向有导师赵卫教授、熊贤君教授、李东林副教授、黄戴清副教授4人。组长赵卫教授。
2.
课程与教学论方向:重点研究课程的理论与教学实践变革问题、课程与教学论的国际比较、国外先进的课程与教学理论和流派、课程开发比较、课堂教学改革比较、
中外课程政策,及科学、社会、综合实践活动、技术以及企业培训课程等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的方法、技术及其实现。
该方向有导师李臣教授、高天明副教授、朱春莺副教授3人。组长李臣教授。
3.
学前教育学方向:研究学前儿童艺术、健康、科学、语言和社会等学科教学内容及方法,探索中外幼儿教育家教育思想理论形成发展与对学前教育的影响;探寻学前
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内外影响因素及与儿童发展的关系,特别关注幼儿教育过程中的脑发展与心理现象及变化的关系。
该方向有导师陆克俭副教授、刘丽英副教授、刘国艳副教授3人。组长陆克俭教授。
4.成人教育学方向:主要研究在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理念下,在网络技术支持下成人学习的方式方法变革、成人学习的特点及其规律,探讨继续教育和网络教育、移动学习模式的在成人教育过程中的运用问题。
该方向有导师张兆芹教授、李兴敏教授、孙忠梅教授3人。组长张兆芹教授。
5.
教育技术学方向:重点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中的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方法;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探索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难点和热点;着力研究实验性课程、技
能性课程的教学系统设计方法;研究数字化课程/专题资源与学习环境的开发与应用中的深层次问题;及计算机技术在电视与网络方面、高端技术的教育应用和开
发。
该方向有导师胡世清教授、李文光副教授、傅霖副教授、曹晓明副教授、叶成林副教授、涂相华副教授、陆元明副教授。组长胡世清教授。
研究成果介绍:
教育学原理方向:
1.
赵卫:《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教育》,甘肃文化出版社1996年版。2.赵卫:《应用教育学原理与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3.熊贤君:《晏阳
初教育思想研究》(二人合著),辽宁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4.李东林:《经济价值观及其影响因素》(日文),《日中社会学研究》第10号,2002
年。
课程与教学论方向:
1.李臣之等著:《西方课程思潮》,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2.李臣之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3.高天明著:《20世纪我国中小学教学方法变革》,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学前教育学方向:
1.
陆克俭:《我国幼儿园体育改革二十年回顾》,《早期教育》,2003年第4期。2.刘国艳:《2-3岁城市幼儿行为与社会能力发展的关系》.《中华行为医
学及脑科学》,2010年第5期。3.刘国艳:《儿童身心发展与情智商潜力开发》(参编),武汉出版社2006年版。
成人教育学方向:
1.张兆芹:《学习型学校创建-教师组织学习力视角》,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2.张兆芹:《为幸福人生奠基—学习型学校创新案例剖析》,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教育技术学方向:
1.胡世清:《教育技术学专业发展教育网络工程方向的必要性研究》,《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第3期。;2.李文光:《教育技术学》(二人合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主要课程设置:
基础理论课:教育哲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专业课:现代教育思想研究、教育社会学研究、信息化教育研究、中外教育史专题研究、教育组织与领导研究。
5
个研究方向的选修课: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比较教育学专题研究、元教育学研究、教育思潮与流派研究、现代课程论专题研究、现代教学论专题研究、西方教学论流
派研究、西方课程思潮研究、幼儿园课程研究、幼儿园学科教学研究、学前儿童健康研究、国内外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研究、比较成人教育研究、成人教育管理专题研
究、社区教育研究、成人学习心理研究等。
毕业后可以从事的工作:
毕业后可以到各级学校及教育机构担任教师和从事管理工作。
学制:三年。
授予学位:修满规定的学位,通过学位论文答辩,授予教育学硕士学位。
高等教育学二级学科介绍
专业代码:040105
专业名称:高等教育学
研究方向介绍:1.高等教育理论
2.高等教育管理
研究成果介绍:
本
学科团队的核心成员有三位正教授一位副教授构成,核心成员均获得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外聘多位高水平的兼职导师。团队在学术上成果斐然,在国内高等教育理
论界具有较大影响。在《新华文摘》、《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中国高等教育》等国内外公开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两百篇,出版学术专著十多部,主
持省部级以上纵向课题十多项,获政府颁发的省部级以上学术成果奖七项。(以上成果专指专职核心成员)
团队代表性成果:
论文《现代高等教育思想演变的历程——从20世纪到21世纪初》获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政府奖),论文《人文教育特点新探》、《人文知识的特性及其教育意蕴》分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政府奖),。
专
著《大学的理念》获教育部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政府奖),专著《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史》获得第二届全国高等教育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福建
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厦门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教育部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政府奖),专著《中国高等专科教育发展史略》获广东省第六次社
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政府奖),合著《现代高等教育思想的演变——从20世纪到21世纪初》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奖。
主要课程设置:
1.高等教育学;2.高等教育管理;3.中国高等教育史;4.外国高等教育史;5.专业外语;6.高等教育理论专题;7.中国高等教育问题;8.比较高等教育;9.高等教育研究方法;10.大学心理学
毕业后可以从事的工作:1.高等学校行政管理、辅导员、教学、科研工作,2.政府和企业的行政管理和秘书工作,各种培训机构的企划、管理、服务工作,3、中小学的科研、管理和教学工作。
高等教育研究所主页:http://gjs.szu.edu.cn/
040202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二级学科):
专业方向:1、学习与认知:本方向侧重学习和研究有关人类学习的特点与规律,包括学习动机、学习策略、迁移、学习的类型与结果,学习与认知、学习与发展、教与学的关系等专题。
2、人格与社会性发展:本方向侧重学习和研究人格与社会性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包括人格的理论、结构和测量,情绪情感发展与道德、亲社会和反社会行为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社会认知等专题。
研究成果:1.潜逻辑运算类皮亚杰守恒任务中的负启动效应.李晓东,徐雯,李娜燕,心理科学,2012,35(2)
2.听觉后见之明偏差的实验研究.庞爱莲,李晓东,心理科学,2010,33(1)
3.目标取向与社会认知冲突调节的关系.李晓东,高秋凤.心理科学,2009,32(4)
4.儿童和青少年客体我发展特点的质性研究.庞爱莲,李晓东,心理科学,2009,32(5)
主要课程:心理学研究方法、高级统计学、专业英语、认知心理学进展、社会心理学进展、发展心理学进展、情绪研究进展、研究专题讨论
就业:教师、公务员、人力资源、管理等岗位。
学制:三年
授予学位:教育学硕士
040203应用心理学(二级学科):
专业方向:1.心理测量及其应用:本方向侧重于心理测量原理、心理统计学方法、心理测验的编制、心理测验的应用等专题。
2.心理卫生与健康:本方向侧重于异常心理的形成及机制、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应用、学校心理卫生、各种人群心理健康及其对策等专题。
研究成果:
1.青春期人格障碍流行病学研究进展.卢宁,刘玎,中国临床心理学,2010,4
2.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课程改善大学生社会支持的比较研究.卢宁,刘玎,蒲少华,预防医学情报,2008(2)
3.青春期人格障碍发展性研究综述。卢宁、刘玎,中国心理卫生,2008(12)
主要课程:心理学研究方法、高级统计学、专业英语、认知心理学进展、计量心理学新进展、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认知与行为治疗、精神病学、研究专题讨论
就业:心理健康教师、公务员、心理咨询等岗位。
学制:三年
授予学位:教育学硕士
130200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
音
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旨在培养具有较高学术研究能力和具有创新性、开拓性、时代性创作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本学科在强调对艺术本体进行较高层次的学术探
索和理论研究的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艺术创作过程中的开拓性思维和创新理念,并能够从哲学层面掌握音乐、舞蹈艺术的文化学理念和创作性思维方式。
“现代传媒音乐设计与创作”研究方向,旨在培养具有能够深入研究当今传媒音乐的发展动态和掌握其相关的创编技法的能力,并着重培养既有较高学术水准又具有设计创编不同类别媒体音乐能力的高等院校、影视广播行业以及社会各类传媒机构所需的音乐设计、创作的高端人才。
“钢琴表演艺术与理论研究”研究方向,研究内容为钢琴表演艺术与教学研究、钢琴艺术理论研究。培养较深的钢琴艺术理论和技能、较宽泛的知识结构、能胜任学校及其他机构的钢琴表演与教学、理论研究以及管理的高级人才。
“声乐教学研究”研究方向,旨在培养具有相当程度的歌唱示范能力,对中外声乐艺术发展史、声乐名作、歌唱教学理论、教材和方法进行深入研究的高等院校、高级中学音乐教育师资。
“舞蹈教育”研究方向,旨在培养具有相当舞蹈表演基础,对舞蹈教育的社会功能与作用、舞谱、东西方舞蹈风格、人体与舞蹈、音乐与舞蹈及舞蹈教学的理论、教材和方法进行深入研究的高等院校、舞蹈学校、高级中学舞蹈教育师资。
专著:
谷
勇:《电脑MIDI系统与多媒体音乐制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谷勇:《21世纪现代音乐教育—新世纪音乐教育的策略、方法与实践》,香港教育出版社;
王昌逵:《中国钢琴音乐文化》,光明日报出版社;刘琨:《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康和:《钢琴即兴配弹艺术》深圳海天出版社;学术论
文:;谷勇:“现代音乐教育与AT/IT技术”,《音乐探索》;谷勇:“论音乐剧的社会文化渊源”,《中国音乐》;康和:“调性模糊材料与调性展开”,
《深圳大学学报》;王昌逵:“中国钢琴音乐文化三十年”,《艺术评论》;王昌逵:“高师钢琴教学法课弹性教学与个性教学的重组”,《人民音乐》;李广达:
“关于声乐阶段性教学理念的思考”,《中央音乐学院学报》;李广达:“模糊思维:唱法界定再探讨”,《音乐研究》;赵艳:“特区大学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的思考与探索”,《北京舞蹈学院学报》;王颖:“舞蹈表演的肢体表现力训练”《舞蹈》。
主要课程设置:艺术符号学;比较文化学;音乐学导轮;音乐形态分析与比较研究;舞蹈编导理论与技法研究;舞蹈创作与实践教育研究方法;当代多媒体音乐文化学比较研究;多声艺术发展史研究;声乐表演艺术研究;钢琴表演艺术研究;大型文艺晚会策划与编导。
学制:三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硕士
130300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
本
学科基于戏剧影视美学与批评、影像研究、电子媒介交织的文化艺术属性研究以及各类语言传播现象的研究,探索戏剧与影视创作规律。通过对当代影视戏剧理论与
实践发生、发展的考量,将艺术理论和美学原则融入到戏剧与影视的研究和创作中。在保持独立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本学科借鉴当代欧美先进的戏剧影
视研究理念,着力推动学科本身艺术规律研究的丰富性与全息性。
(一)戏剧表演艺术创作与实践方向:在掌握扎实的戏剧表演学理论基础上,重
视中国戏剧现状与未来走向,关注欧美现代戏剧表演学的发展动态,引入前沿艺术观念和创作理念,着力研究多元化的戏剧表演创作规律,构建创造性思维的戏剧创
作系统。利用深港澳一体化地域优势,借助实验剧场平台,进行戏剧表演艺术创作互动与交流,培养学生多元的创作技巧、较高的作品鉴赏力、较强的专业研究及实
践能力。
(二)语言传播与播音主持艺术方向:是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对广播电视及新媒体有声语言传播及社会交际语言传播现象进行的应用研
究,分析和读解当代各类语言传播现象,并给予切实、有效的应对策略。本研究方向旨在以信息传播为核心,以我国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丰富实践经验和新媒体发展
趋势为立足点,吸收相关学科的理论研究成果,研究以有声语言为主干线或主线表情达意、言志传神的艺术规律,构建语言传播与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理论体系。
其中涉及语言传播艺术研究、语言创作比较研究、媒介研究、广播电视节目分析以及播音主持艺术发展史、广播电视前沿课题研究等涉及基础理论和创作规律的研
究。培养并强化学生分析语言传播规律方法的研究能力以及驾驭节目的实践能力。
主要课程设置:《戏剧影视美学》;《语言传播艺术》;《当代戏剧表演理论比较》;《表演创作方法与实践》;《语言创作比较》;《播音主持艺术研究》
学制:三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硕士
045101教育管理(专业学位):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具有特定教育职业背景的专业性学位,目的是加强基础教育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水平强的基础教育骨干教师和教育管理干部。教育硕士与现行的教育学硕士在学位上处于同一层次,但各有侧重。
本专业主要课程:
英语、政治理论、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教育统计与评价、教育管理学、教育政策与法律、教育管理案例分析、基础教育改革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心理学。
045103学科教学(语文)(专业学位):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具有特定教育职业背景的专业性学位,目的是加强基础教育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水平强的基础教育骨干教师和教育管理干部。教育硕士与现行的教育学硕士在学位上处于同一层次,但各有侧重。
本专业主要课程:
英语、政治理论、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语文课程与教材分析、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语文教育测量与评价、语文发展前沿专题、语文学习理论与方法、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基础教育改革研究。
045104学科教学(数学)(专业学位):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具有特定教育职业背景的专业性学位,目的是加强基础教育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水平强的基础教育骨干教师和教育管理干部。教育硕士与现行的教育学硕士在学位上处于同一层次,但各有侧重。
本专业主要课程:
英语、政治理论、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数学课程与教材分析、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数学发展前沿专题、数学学习理论与方法、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基础教育改革研究。
045108学科教学(英语)(专业学位):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具有特定教育职业背景的专业性学位,目的是加强基础教育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水平强的基础教育骨干教师和教育管理干部。教育硕士与现行的教育学硕士在学位上处于同一层次,但各有侧重。
本专业主要课程:
英语、政治理论、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英语课程与教材分析、英语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语言测试理论与实践、语言学发展前沿专题、英语学习理论与方法、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基础教育改革研究。
045114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学位):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具有特定教育职业背景的专业性学位,目的是加强基础教育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水平强的基础教育骨干教师和教育管理干部。教育硕士与现行的教育学硕士在学位上处于同一层次,但各有侧重。
本专业主要课程:
英
语、政治理论(含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信息技术课程与教材分析、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与案例分析、信息技术教育测量与评价、信息技术发展前沿专题、信息技术学习理论与方法、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基础教育改革研究。
045116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学位):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具有特定教育职业背景的专业性学位,目的是加强基础教育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水平强的基础教育骨干教师和教育管理干部。教育硕士与现行的教育学硕士在学位上处于同一层次,但各有侧重。
本专业主要课程:
英
语、政治理论、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概论、心理健康教育前沿问题研究、心理测量与评估、心
理健康教育课程与教学、学校心理健康咨询方法与技术、中小学生团体心理辅导、中小学生心理问题与辅导、中小学生异常心理与危机干预。
学院简介:
数
学与计算科学学院设数学系、应用数学系、信息与计算科学系和大学数学教学部等四个教学单位,设数学研究所、智能计算科学研究所、数理金融研究所等三个研究
机构,以及学院办公室、成人教学部等管理部门。学院现有教职工80名,其中专职教师70名。专职教师中有博士生导师3名、教授12名、副教授22名,高级
职称比例约50%;有博士、博士后45名,占64%;有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有4名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
学院肩负着培养数
学类专业人才和承担全校公共数学课教学双重任务。设数学与应用数学(含数学教育、金融数学、运筹与统计三个方向)、信息与计算科学两个本科专业,有全日制
本科生800多人;现有数学,统计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数学一级学科下设基础数学、计算数学、应用数学、数学教育、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5个二级学
科,现有全日制研究生60余人;与师范学院共同拥有教育硕士&数学学科教学授权;承担全校14个理工、经管类学院和师范学院的大学数学教学任务与研究生数
学教学任务;与经济学院联合开办“数理金融”实验班,授予经济学与理学双学位;负责组织全校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活动。
学院教
师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科研反哺教学,教学促进科研。近五年主持科研项目近40项,经费230余万元,其中国家级14项,省级5项;主持教育部教学研究项
目2项。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在科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出版专著与教材8部;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6项。
学院教师还积极参与中学数学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工作,负责深圳市中学数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和广东省高中数学骨干教师培训。主持完成广东省和深圳市十五教育规划重点课题各1项,编审香港初、高中数学教材各1套,参编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材选修课一种。
学
院前身深圳大学应用数学系、软科学系、理学院数学系、师范学院数学教育系20余年来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毕业生,毕业生活跃在政府机关、金融、软件、工商管
理、教育等各行业。许多毕业生在自己的行业或岗位上做出了骄人成绩,比如,青年创业典型、热心公益事业的陈昳茹,著名青年经济学家、被评为中国十大青年领
袖的薛兆丰,龙岗勇攀珠峰第一人、奥运火炬手李向平,教学骨干、获多个全国性大奖的杨霞、韩芸等。
专业介绍:
070100数学(一级学科):
学
院从2013年开始在数学、统计学两个一级学科下招生,数学一级学科拟在基础数学、计算数学、应用数学、数学教育、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5个二级学科方向招
生,考生在报名时可选择二级学科方向,但是报考数学一级学科的所有考生按初试成绩统一排名,确定复试名单。考生被录取后,入学初,学院将通过双向选择的方
式确定学生的培养方向,原报考方向并不一定是最终的培养方向。下面介绍基础数学、计算数学、应用数学、数学教育、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5个二级学科方向拟在
2013年招生的具体研究方向及对应的导师。
基础数学
Teichmuller空间理论及其应用(导师:郭辉):
该
研究方向主要研究Teichmuller空间理论及其在多方面的应用。Teichmuller空间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是Riemann曲面的分类问题,内
容涉及拟共形映射理论、Riemann曲面理论、复解析动力系统理论、亚纯函数的值分布理论、微分几何及低维拓扑等。
多复变函数空间理论(导师:胡鹏彦):
多复变函数空间理论主要研究多复变全纯函数空间的刻画及其上算子的有界性、紧性及Schatten-P性质,这些算子主要有Hankel算子、Toeplitz算子、乘法算子及复合算子等。
偏微分方程(导师:杨军):
主
要研究从微分几何,理论物理和其它非线性应用科学等领域中提出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比如:几何流,Yang-Mills方程,非线性
Schrodinger方程,超导研究中的Ginzburg-Landau方程、化学和生物学中出现的反应扩散方程等。研究这些非线性问题解的存在性、适
定性、多解性、解随时间的演化等,不断解决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分形几何及其应用(导师:邹玉茹):
1967
年Mandelbrot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英国海岸线有多长?统计自相似性与分数维数”的论文,他在这篇论文中对海岸线的本质作了独
特的分析,“fractal”一词也首次出现在科学界,随后他在1975年发表了专著《分形:形状,机遇与维数》,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分形几何的思想、内
容、意义和方法,这个专著的发表标志着分形几何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后来Federer,Falconer和Mattila等人的研究工作,将几
何测度论引入了分形理论当中,研究分形集的理论和方法有了巨大的发展,大大推进了分形分析,分形理论因此也得到极大的丰富.近期,随着人们对非线性科学的
重视和计算机的快速发展,分形几何学无论在数学基础还是在应用方面都得到快速的发展.目前研究分形几何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利用维数和测度等分形指
标对一些不规则对象进行研究,研究分形几何在各个学科中的应用。
微分流形的几何性质(导师:尹乐)
随着微分方程理论的逐
渐成熟,近几十年以来,几何学家们开始用分析方法来解决几何问题,例如极小曲面问题、Yamabe问题等;反过来,微分几何理论又提供了大量有意义的微分
方程,如Einstein方程、Ricci流方程等,研究这些方程,往往要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本培养方向主要研究流形上的几何方程并分析其解的几何性
质,从中让学生掌握几何分析的常用思想和方法。
Teichmuller几何及应用(导师:孙宗良)
主要研究复分析中的
Teichmuller理论及其应用,与低维拓扑、双曲3流形、动力系统、理论物理等有密切联系(参见Fields奖得主Ahlfors、Milnor、
Thurston、McMullen、Yoccoz等的工作)。内容涉及到Fuchs群、Riemann曲面、二次微分、拟共形映射、微分几何、图像处理
等。Teichmuller空间上有多种度量,不同的度量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相应的拓扑和几何性质。我们重点关注Teichmuller空间的度量几何,该
领域是Teichmuller理论的研究热点。应用方面,利用Riemann曲面、二次微分、Teichmuller空间、微分几何、代数拓扑等,可以进
行图像处理方面的研究。
李群、李代数、代数表示论以及密码学(导师:方颖珏)
李代数、李群是当今代数学的重要分支,它与数学的许多领域以及现代物理都有广泛深入的联系。
代
数表示论起源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主要研究对象是Artin代数(特别是域上的有限维(结合)代数)上的有限生成模及其模范畴的结构。其主要内容包括
quiver的表示,Auslander-Reiten序列和模范畴的Auslander-Reitenquiver,倾斜模和倾斜代数,tame代数
(特别是tubular代数),平凡扩张,重复代数,单点扩张,有限维代数的导出范畴,Hall代数等等。这些内容形成了代数表示论的特色理论。
密码学是研究信息加密、解密和破密的科学,含密码编码学和密码分析学。密码学是由于保密通信的需要而发展进来的新兴边缘学科,可以利用有限域及其应用讨论基于环Zn上以及有限域Fp上圆锥曲线的密码问题以及信息安全方面的问题。
微分几何、度量几何(导师:胡自胜)
微
分几何、度量几何是几何学的两个分支,它与分析、代数等其它数学分支相互渗透,与物理密切联系;二者的重要概念之一是反映空间弯曲程度的“曲率”,如截曲
率、Ricci曲率等;微分几何主要考虑光滑的空间(流形),度量几何考虑一般的度量空间。本方向主要研究微分几何(特别是黎曼几何)中的截曲率比较几何
和Ricci曲率比较几何,Alexandrov空间的度量和拓扑性质,度量测度空间的测度、度量和拓扑性质。
计算数学:
计算金融学
计
算金融是一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新兴交叉学科。它是专门研究如何利用计算机有效地求解各类复杂的金融问题的有关方法和理论的一门学科。由于其所
涉及的计算问题主要来源于金融领域,因此称这门学科为计算金融。计算机的飞速发展已经把计算推向金融科研和金融实务的前沿。现在,理论分析和计算已经成为
了当今金融活动的主要方式。今天,计算在金融研究和金融实务中已几乎无处不在,对金融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计算金融是通过计算的手段来解决金融问
题的,其处理问题的过程主要有如下三个环节:数学建模、涉及计算方案(简称算法)、将数值结果与理论分析、实务相结合给出实际问题的答案,或提出对模型的
修正方案。
金融行业的性质决定了每天的业务都会产生大量数据,利用目前的数据库系统虽然可以有效地实现数据的录入、查询、统计等功能,但
无法发现数据中存在的关系和规则,无法根据现有的数据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数据挖掘则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兴起的新技术,可以发现数据中有用模式。本研
究方向是通过对数据挖掘技术的学习和研究,将其应用在客户行为分析、价值分析以及货款偿还预测和客户信用政策分析甚至洗黑钱和其他金融犯罪的侦破等方面。
计算机视觉与图形学(导师:刘则毅,汤建良)
计算机视觉是研究用计算机来模拟生物视觉功能的科学和技术,计算机视觉系统的首要目标是用图像创建或恢复现实世界模型,然后认知现实世界。计算机视觉与计算机图形学联系非常紧密。本研究方向主要从事三维数据的建模、匹配及处理等。
最优化理论及应用(导师:李工农)
最
优化方法主要是运用数学方法研究各种系统的优化问题,为决策者进行科学决策提供定量依据。最优化理论则是关于最优化方法中的数学理论,主要讨论各种优化算
法的收敛性以及收敛速度等。最优化应用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是各种有组织系统的管理问题及其生产经营活动。最优化方法已成为现代管理科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和不
可缺少的方法,被广泛地应用到公共管理、经济管理、工程建设、国防等各个领域。
小波、偏微分方程图像处理理论及算法(导师:孙晓丽)
小
波以及小波理论的一些新进展,包括脊波、曲线波等多尺度工具是近年来在图像处理领域应用广泛的一类数学方法,而偏微分方程理论是图像处理领域的新热点。本
方向通过研究小波等多尺度工具、偏微分方程理论及二者之间的联系,将其应用于图像去噪、图像修补、图像分解、图像放大等图像处理领域,提出新的算法并用
matlab等语言编程实现。
反问题理论及其数值计算(导师:高天玲)
反问题通常指由效果、表象反求原因、原象的问题,
此类问题有广泛而重要的应用背景,比如雷达、声纳、地球物理探测、医学成像和无损探测等领域。目前,反问题已发展成为具有交叉性的计算数学、应用数学和系
统科学中的一个热门学科。反问题尤其是反散射问题的主要难点在于非线性和不适定性,对此类问题提出有效的数值计算方法是当今的重要的课题。
应用数学:
信息安全、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导师:王晓峰、陈文胜、鲁坚、陈波)
研
究组合群论和组合半群论中的自动机与异步自动机群及半群的构造及性质,并将其应用于密码学中诸如身份认证、数字签名等;以及研究图像信息的处理、描述,应
用系统和关键技术,利用统计模式识别、数据挖掘等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对获取的图像(特别是生物图像)进行处理,包括区域分割、特征提取、模式识别等内容。
微分动力系统及其应用(导师:丰建文、徐希、张娜、赵毅)
应
用微分动力系统和控制理论研究复杂网络的动力学性态;以及研究常微分方程定性理论中的相关内容,包括极限环的存在性、代数几何性质等;构造由实际问题归结
的微分方程的渐近解,并用摄动方法在严格意义上对其解的误差进行分析;研究泛函微分方程与离散动力系统,脉冲微分方程理论及其应用;研究生态数学模型的定
性理论研究及其应用。
偏微分方程及应用(导师:刘强、夏莉、李敏)
偏微分方程是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研究中最重要的课题之
一,在数学学科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本研究方向一方面旨在研究偏微分方程的相关理论分析,如方程解的存在唯一性,解的性质与形态等,另外一方面旨在应用
偏微分方程理论和计算机方法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特别是流体运动的模拟,图像底层处理在医学、遥感等领域的应用以及金融数学建模计算等相关问题。
计算机应用(导师:黄俊联)
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数学NP完全问题的计算机快速求解;综合目前软件技术的高新成果,深入研究MIS系统模型化设计及其程序自动生成;本研究方向还包括计算机技术的热门应用领域,比如动漫设计、嵌入式软件、多媒体网络等,以培养计算机技术高级应用人才。
经济建模与决策分析(导师:李莉)
以
计量经济学、数量经济学、决策分析和计算机技术等理论方法为指导,对区域经济发展、节能减排、经济可持续发展等社会经济问题进行经济数学建模、决策分析,
通过定性定量相结合,研究各种经济数量关系及其变化的规律,进行经济分析与预测,为决策服务;以及研究合作博弈理论在管理学各分支中的新发展新应用;研究
解决管理学中各种最优化问题的自适应算法设计。
数学教育(导师:张文俊、傅赢芳、曹丽华、杨和平):
数学教育专业培养具
有扎实的数学功底、良好的数学教学能力和数学教育研究能力,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教育综合实践能力,能从事高水平数学
教学和数学教育研究的中小学骨干教师和数学教育研究领域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内容如下:
中学数学教育
研究中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高观点下的初等数学研究、数学课堂教学与学习心理、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教育研究方法、数学现代教育技术等。
小学数学教育
研究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小学数学研究、数学课堂教学与学习心理、小学数学教学艺术、数学教育研究方法、数学现代教育技术等。
数学教育与数学教育哲学
研究数学课程与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数学教育研究方法、数学思想史、数学思维论、数学学习论、数学美学、数学哲学等。
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
金融数学(导师:王弟海、余晓辉、王小华):
金融数学(MathematicalFinance)又称数理金融学,是现代数学与计算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是利用数学工具研究金融,进行数学建模、理论分析、数值计算等定量分析,以求找到金融系统内在规律并用以指导实践。
金融工程(导师:邹恒甫、许蔓、郝睿、张鹏):
金
融工程(FinancialEngineering)则是以金融数学为理论基础,是金融科学实用化、产品化的高新技术,融现代金融学、信息技术与工程方法
于一体,运用数学工具,采用数学建模、数值计算、网络图解、仿真模拟等工程技术方法设计、开发和实施新型金融产品,创造性的解决各种金融问题。
071400统计学(一级学科):
本方向带头人为邹国华研究员(国家杰青获得者)。
我院统计学一级学科下现设以下的五个专业方向:
1、数理统计(招生导师:温松桥):
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如何科学的收集,整理随机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的学科。本方向主要是对统计学各分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包括:应用随机过程与随机分析,时间序列分析,高维数据分析,机器学习,非参数统计,多元分析,可靠性理论,统计计算与模拟等。
2、风险管理与精算(招生导师:魏正红,李松臣):
本方向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统计和精算知识,能够为实际金融问题建立风险管理和精算模型,并用合适的统计软件和工具实施模型的测算和结果分析,毕业生应成为金融风险管理和保险精算应用方面的高级人才。
3、数量金融分析(招生导师:蒋春福,董海玲,姚念):
本方向运用随机过程与随机分析理论和非线性技术对金融市场进行定量研究,主要是通过数学建模、理论分析、数值仿真、实证分析等方法,研究金融市场动态演化的内在规律,并探索其在量化投资、期权定价、算法交易、风险管理和精算实务中的应用。
4.高维数据的统计分析
其中包括:降维技术(Dimension-reductiontechniques),变量选择(Variableselection)。
高
维数据的统计分析是近年二十年来统计学家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由于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变革,使得我们有可能处理大规模的海量数据。如生命科学中的高维数
据,每个特定的基因表达,其维数可高达5000维之多;再如高光谱成像数据,成像中的每个图元都是维数很高的数据集。如何处理如此之高的数据集,在统计方
法创新与相关统计理论发展就成为了当前统计学的重中之重。降维技术与变量选择这两种方法在分析高维数据中被不断的创新与广泛应用,并不断发展。
本方向带头人为朱力行教授(长江学者,国家杰青获得者)。
5.抽样调查
抽
样调查是一个应用范围非常广泛的统计学分支,它对于大至国家发展战略的制定、小至部门的日常管理都是不可或缺的,对于规避风险、减少损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义。抽样调查主要研究如何从全体被调查对象(即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即样本),以及如何根据所得到的样本数据对总体的目标量进行推断。它具有节省费用、时
效性强两个基本特点。本研究方向的目标是使学生能系统、正确地掌握抽样调查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把握国内外前沿研究动态,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以及结
合实际问题对具体项目进行抽样设计和对所获取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学院简介:
深
圳大学体育部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和高素质师资队伍。体育部现有硕士研究生办公室、体育部办公室、大球教研室、小球教研室、综合
教研室、体质测试中心、体育科学研究所等功能机构。现有教授13人、副教授22人、讲师16人;博士19人;
硕士13人;硕士生导师16人。承担深圳大学公共体育课和研究生、体育系、运动系的教学工作。
体育部始终把教育教学质量视为生命线,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体育教学改革科研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近年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一次,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次和二等奖1次。
体育部学科建设发展迅速。2006年新增了体育教育专业和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点,2008年运动训练本科专业也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的审批,2011年成功申办了体育学一级学科。
专业介绍:
040300体育学(一级学科):
深
圳大学体育部一级学科(0403)共包含:体育人文社会学(040301)、运动人体科学(040302)、体育教育训练学(040303)。学制二年。
硕士研究生实行课程学习和导师指导相结合的培养模式。课程学习包括学位课程和选修课程,强调提高硕士生综合素质,培养体育理论与实践的专业人才。
体育人文社会学设有体育社会学和体育休闲管理两个方向。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有体育人文社会科学概论与发展趋势、体育休闲娱乐导论、体育管理、社会学概论、体育社会学、休闲学、体育经济学、现代生活方式和体育、体育法学概论等课程。
运动人体科学设有运动与体质健康、健身方法的评价与优化两个方向。开设的主要课程有:锻炼行为理论与模型、体质测评的理论与方法、健康心理学、运动生理应激与适应、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健身方法原理、青少年生长发育与评价、体育疗法、运动处方原理与实践等课程。
体
育教育训练学设有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运动项目训练理论与实践、一般训练学原理三个方向。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现代学校体育、现代运动训练、运动技术诊断与
优化、体育课程论、体育教学论、运动训练监控、青少年训练理论与方法、运动技术优化的原理与方法、体育运动技能分析方法等课程。
体育学研究生毕业后授予教育学硕士学位,毕业去向主要有继续升学读及考公务员;大专院校及中学体育教师、教练员及从事其他工作。
学院简介:
深
圳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前身是结构与市政工程系,1985年9月开始招生,是深圳大学最早招收本科生的单位之一。1997年4月,学校实行学院制,由建筑
系、结构与市政工程系和环境设计系合并成立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是深圳大学成立的第一个学院。2006年9月,应学科快速发展的需要,成立了独立的土木工
程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设有土木工程、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和交通工程系,招收土木工程、工程管理、交通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其中,工程管理专业
通过了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管理专业评估委员会的评估。除本科生教学外,学院拥有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及建筑与土木工
程、项目管理、物流工程三个工程硕士授权点。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双聘院士1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管理专业学科指导委员会委员1
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设工程监理与项目管理战略发展专家委员会委员1人,博士生导师3人,教授15人,副教授27人,85%以上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所
有教师均来自国内外名牌大学。
学院学术气氛浓厚、科研成果喜人。广东省滨海土木工程耐久性重点实验室依托本学院建立,同时,学院还设有结
构工程研究所,建设监理研究所、房地产研究中心、市政与交通研究中心、LSD材料动力学研究室等科研机构。承担了包括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
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在内的数十项
纵向科研项目,开展了广泛的国际合作,获得教育部、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奖项,取得40多项专利授权,每年承担的纵向及横向科研项目经费在全校各学
院中均名列前茅。
专业介绍:
081400土木工程(一级学科):
深圳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现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及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点。其中,结构工程为广东省重点扶持学科。经广东省学位委员会批准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讨论通过,深圳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于2011年获得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
土
木工程学科旨在培养掌握土木工程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和技术研究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研、设计及工程技术开发能力的复合型与应用型的高级专业人才。本学科包
括如下四个二级学科方向:(1)结构工程,(2)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3)岩土工程,(4)桥梁与隧道工程。
针对土木工程的综合性
特征,深圳大学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具有五个特色鲜明、相对稳定的学科研究方向:(1)涉及建筑与桥梁结构和重大基础工程的劣化机制与抑制对策的研究,(2)
抗灾变性能与性态控制研究,(3)岩土工程材料性质的研究与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的研究,(4)结构设计与加固理论和新型复合体系的研究与应用,(5)土木工
程新型材料研发及应用。
本学科以学科方向交叉及其系统性为基点整合学术梯队,现有教授10人(含3名博士生导师)、副教授19人、讲师8
人,其中85%以上人员具有博士学位,是一支年龄、学历、学缘和职称构成良好的学术团队。学术带头人治学严谨、成果丰富,在学术和工程界具有较高知名度和
影响力,作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邢锋教授在广东省土木工程领域率先荣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9年度),标志着本学科的研究工作
在前瞻性、科学性和必要性等方面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肯定和认可,研究水平已提升至一个新高度。
深圳大学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以纵向课题为依
托,紧密跟踪学科前沿,系统开展基础性研究。五年来,共主持完成国家级项目20项、广东省研究团队及其它省部市级纵向项目30余项,取得了具有一定国际影
响的学术成果。在国内外著名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共315篇,其中被SCI收录的论文33篇,被EI收录的论文67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本学科注重
土木工程的实践性特征,积极开展面向重大工程项目的咨询与技术服务工作。五年来,主持完成重大工程科研项目12项,实现了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的良性互动;
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或二等奖4项,申请国家专利9项,已获授权3项。五年来,本学科主持完成的各类科研项目的到账经费近3000万元,其中纵向项目经费
1000多万元;充足的科研经费有力地支持着理论研究与技术创新,促进了人才培养和与国内外学术界和工程界的交流。
尽管受到招生规模的严
格限制,五年来,本学科仍培养了近百名硕士研究生。通过开设高水平系列课程与专题讲座,一方面强化研究生在学习基础理论知识方面的训练,同时拓展和提高研
究生的学术视野和从事科学研究的兴趣。本学科充分认识到学术交流对提升学科水平的重要性,五年来,主办和承办了多次国内外高规格学术研讨会,10余人次应
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报告,长期聘请双聘院士指导学科的发展方向和具体研究问题,同时频繁邀请国际高端学者进行学术访问,与荷兰和日本等地的著名大学建立
学术交流机制。
本学科下属的广东省滨海土木工程耐久性重点实验室(前身为“深圳市土木工程耐久性重点实验室”)拥有开展本学科领域研究的
实验场地与设施,仪器与设备总值超过3000万元。广东省滨海土木工程耐久性重点实验室是国内首家全面系统从事土木工程耐久性问题研究的科研攻关平台。深
圳大学还拥有齐全的数字期刊资源,健全的研究生管理与培养机制,保证了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范运行。
087100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学)(一级学科):
管
理科学与工程(工学)学科,旨在培养从事土木工程与房地产管理以及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所需的拥有现代管理理论和工程领域专门知识,具有计划、决策、组织和
协调能力的复合型和应用型工程管理高级专门人才。本学科设置于深圳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拥有强大的导师队伍,教授7人,博士学位获得者达到90%,三分之一
导师具有海外留学背景。本学科研究方向紧密围绕工程管理领域的主流和前沿,同时面向实际工程管理问题。由于地缘优势,本学科与海外特别是香港学术界保持紧
密联系,有利于扩大学生的视野和提升发展前景,包括海外学术交流、海外学习和海外博士研究生学习机会。同时,本学科每届研究生具有到清华大学工程管理专业
暑期学校研修的机会。本学科的研究方向包括:
1)工程项目管理(涉及建设项目进度、资源和成本管理;建设项目风险管理;工程造价与财务管理;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程监理与质量管理)
2)城市经济与房地产市场(涉及城市经济与发展;城市土地资源管理;房地产开发决策和风险管理;房地产投资与金融分析;房地产经营与物业管理)
3)可持续性土木工程管理(涉及全寿命期绿色建筑管理;土木工程全寿命期成本效益管理;土木工程安全与防护管理;土木工程检测与修复管理;城市水环境管理)
4)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涉及城市轨道交通与沿线土地利用;物流规划与管理;智能交通系统;城市交通规划;交通管理与控制)
085213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
深圳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现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硕士点及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点。其中,结构工程为广东省重点扶持学科。经广东省学位委员会批准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讨论通过,深圳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于2011年获得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
土木工程学科旨在培养从事土木工程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与技术研究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研、设计及工程技术开发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本学科的研究方向包括:
1、
结构工程及防灾减灾:以建筑工程、海工工程、桥梁隧道工程在设计、使用过程中的结构全寿命保障为目标,解决其新建结构的结构设计,施工安全及管理、结构性
能监测以及旧有建筑的检测加固及维修技术等。相关知识学习:工程结构耐久性、建筑结构性能检测与评价、工程结构物病害诊断与加固技术、超限结构分析与设计
及结构全寿命成本分析等。
2、岩土工程技术:以岩土的利用、改造与整治为研究对象,运用工程地质学、土力学、岩石力学解决各类工程中关于岩石、土的工程技术问题的科学。相关知识学习:基坑工程、边坡工程、软土地基处理、建筑场地适用性评估。
3、土木工程材料技术:重点关注土木工程材料的最新进展、先进技术、测试方法和手段。相关知识学习:工程新材料、现代混凝土技术、材料耐久性、结构修复新材料新技术、混凝土材料及其环境行为、建筑节能材料与隔声吸声材料、生态智能材料等。
以
学科方向交叉及其系统性为基点整合学术梯队,其中教授10人(含3名博士生导师),副教授19人,讲师8人,85%以上具有博士学位,成为一支年龄、学
历、学缘、职称构成良好的学术团队。学术带头人治学严谨并具学术影响。作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邢锋教授在广东省土木工程领域率先荣获
2009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标志着本学科整体研究工作在其前瞻性、科学性和必要性等方面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充分肯定,研究水平达到了新高度。
5
年来,学科建设以纵向课题为依托,紧密跟踪学科前沿展开基础研究。共主持国家级项目20项、广东省研究团队及其它省部市级纵向课题30余项,取得了具有国
际影响的学术成果:在国内外著名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315篇,其中被SCI收录33篇,EI收录67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学科发展注重土木工程实
践性特征,主持重大工程科研项目12项,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4项,申请国家专利9项,已获授权3项。项目到账经费近
3千万元,其中纵向项目到款1000多万元。充足的经费有力支撑了理论研究与技术创新,促进了研究生培养与国内外学术交流。
尽管受招生指
标的严格限制,本学科5年来仍培养了近百名硕士研究生。通过开设高水平的系列课程和专题讲座,夯实了研究生的学科专业基础。充分认知学术交流对于提升学科
水平的重要性:多次主办/承办了国内外高规格学术研讨会;10余人次受邀在国际会议上作大会报告;长期聘请双聘院士指导工作并连年邀请国际高端学者学术访
问;与荷兰、日本等著名大学建立了学术交流机制。此举也显著拓展了本学科研究生的学术视野,促进了其独立科研能力的形成。
本学科下属的广
东省滨海土木工程耐久性重点实验室(前身为“深圳市土木工程耐久性重点实验室”)拥有开展本学科领域研究的实验场地与设施,仪器与设备总值超过3000万
元。广东省滨海土木工程耐久性重点实验室是国内首家全面系统从事土木工程耐久性问题研究的科研攻关平台。深圳大学还拥有齐全的数字期刊资源,健全的研究生
管理与培养机制,保证了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范运行。
085240物流工程(专业学位):
物
流工程是物流和物流系统向软硬科学相结合的工程模式转变的新的学科。它与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业工程、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环境工程、建筑
与土木工程等领域密切相关。深圳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依托学院在管理科学与工程、物流工程、交通工程、交通运输规划及土木工程等学科方面的优势资源,已建成一
支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本学科研究内容涵盖港口与国际航运管理、国际物流运作、物流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物流、物流设施规划、仓储与库存控制、运
输与配送管理等领域,近年学科老师在相关领域先后承担和完成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并在教学与科研工作中与深圳市相关单位和部门以及物流企业建立了
良好的合作关系。本学科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可以从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物流方案规划研究和设计工作。适宜在政府规划部门、运输与物流的研究管理部门及运
输物流企业工作。
学院简介:
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是一个朝气蓬勃、积极进取的学院。建院以来,一直坚持学科建设与教学水平并进,师资培养与人才引进并重,形成了英美文化、英美文学、英汉翻译、语言学四个方向协调发展的学科模式。
学
院现有四个系(部)——英语系、日语系、西语系以及大学英语部,下设英、日、法方向3个本科专业;拥有1个外国语言文学一级硕士点,下设英语语言文学、外
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日语语言文学3个二级硕士点;拥有1个多媒体英语学习中心、1个数字卫星外语教学视频中心、1个国内一流水平的同声传译室和7间语
言实验室。学院馆藏图书已达16,200册,中文期刊54种,外文期刊64种。
学院已与美国德克萨斯达拉斯分校、加拿大渥太华大学、英国女王大学、英国布鲁奈尔大学、日本札幌大学等海外名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积极开拓联合办学和师生互换的新路子,加快学院的国际化进程。
学
院师资队伍整齐,人才荟萃,已形成一支学历层次高、教学经验丰富、后备力量足、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师128名,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40
人,博士学位获得者26人,50多名教师曾经留学欧、美、港、澳等高校并获博士或硕士学位,其中包括英国爱丁堡大学、荷兰莱顿大学、香港大学的博士学位获
得者。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400人,在读硕士研究生76人,90人已获硕士学位,硕士生导师35名。学院正在加大学科建设的力度,寻求新的发展契机。
学
院教师完成或承担10余项国家社科、省社科、国际合作和市级科研项目,发表几十部学术专著和译著,其中包括《文明的表现》、《德莱塞研究》、《地缘文
明》、《二十世纪英国文学评论》、The Invention of a Discourse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的著述,荣获数项国家、省、市科研奖。
050200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
深
圳大学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主要以英语系为依托,由北京大学英语系于1983年援建,已故著名学者李赋宁教授担任第一届系主任,为英语语言文学研究
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0年,获得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硕士点授予权,2003年获得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点授予权,为全国英国文学研究会、全国美国文学
研究会和全国英语文学研究分会的理事单位。经过三十年的建设和发展,逐步形成了一支视野开阔、知识结构合理、研究实力雄厚的人才梯队。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
科硕士导师队伍包含7名正教授,21名副教授,均有在海外名校留学或研修背景,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丰硕。其中,产生了较大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的专著包
括:阮炜的《20世纪英国小说评论》、《文明的表现》、《地缘文明》等;蒋道超的《德莱赛研究》,王辉的Translating Chinese
Classicsina Colonial Context:James Leggeand His Two Versions of the
Zhongyong,张晓红的《互文视野中的女性诗歌》,李小均的《自由与反讽——纳博科夫的思想与创作》,张吉良的《巴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研究》;陈锫
的《实践中的任务型教学:现状与展望》,金娜娜的《言语动词的隐喻性评价研究》,齐放的《英语教育学导论》。在《外国文学评论》、《文学评论》、《中国翻
译》、《外语教学与研究》、《中国外语》、《国外文学》、《外国文学》、《当代外国文学》、Forum、Canadian Review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European
Review等国内外知名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该导师团队于2009年获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本学科点现有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研:阮炜主持
的“英国跨文化小说中的身份错位:奈保尔、拉什迪、毛翔青小说研究”、张晓红主持的“拉什迪的童话诗学和文本政治研究”、王辉主持的“四书英译史论”,承
担或完成了10余项教育部和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050205日语语言文学(二级学科):
深
圳大学日语系创建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本科教育已经进入相当成熟稳定的阶段。课程设置合理丰富,教学质量优,日语教学环境活跃,培
养出来的学生综合素质高、日语能力强,学生普遍自我满足度高,也受到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建立了良好的教育信誉度。是深圳乃至广东日语复合型人
才的重要输出基地。
日语系拥有一支水平高、素质高、学历高、架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目前在职教师14名,副教授7名,讲师7名,具有博士学位的7名,均有海外留学或研修背景,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日语语言、日本文学、文化、教育等方面。
日
语语言文学硕士点建立于2011年,硕士生导师队伍六人,其中博士4人,副教授6人,具有很强的学术研究潜力,已取得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已出版的专著有
阮毅的《日本人的生命.伦理观》、童晓薇的《日本影响下的创造社文学之路》、李晓博的《有心流动的课堂:外语教师专业知识的叙事探究》等;编著教材类书籍
如王洋的《实用日语句型》、王岗的《实用日语翻译》、董国民的《大学日语》等。在《比较文学》(日)、《日本语日本文学》(日)、《中国外语》、《外语研
究》、《中国比较文学》等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几十篇。目前主持教育部归国留学科研启动基金两项,参与国家社科项目两项,主持并完成校级社科项目
多项。
硕士点下设三个研究方向:日语语言学、日本文学和日语教育。语言学方向开设《日语语言学》、《日语音韵学》、《日语社会语言学》、
《日语语法学》、《计算机日语语言学》和《日语古典》等课程。文学方向开设《日本近代文学研究》、《日本文学思潮》、《日本文学研究方法论》,《日本现代
文学研究》、《战后日本文学文化研究》和《日本女性文学》等课程。教育学方向开设《日语教育学》、《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日语教育学方法论和实践》、
《日语教育研究文献导读》和《日语第二语言教学研究》等课程。课程设置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从理论到应用,覆盖面广,衔接性好,重视基础理论性,注重课程的
灵活性,旨在提高学生的认知力,拓宽学术视野,培养学术研究能力,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日语系与日本大阪大学、明治大学、立命馆
大学、大分大学、熊本学园大学、札幌大学、札幌国际大学等多所日本高校建立了长期的交换、互派的合作关系。其中与札幌大学开展了本科生2+2双学位培养项
目,每年有十余名学生赴日攻读第二学位。这些交流学校的建立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很好的发展空间。目前本学科从属的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点内拥有丰富的图书
资料,建设有同声传译实验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学室等。尤其当2012年新的外语学院大楼建成后,教学科研环境将得到极大改善和发展。
学院简介:
深圳大学文学院是深圳地区唯一的高等人文学院,也是伴随着深圳大学的成长,实现高起点、跨越式发展的重点学院之一。
文
学院的前身是中文系,成立于1984年,由著名学者乐黛云、胡经之等创办,是深圳大学最早建立的专业系科之一。1997年实行学院制,在中文、外语等系科
的基础上成立了文学院,下设中文、英语、广告、传播等系和大学英语、哲史等教学部。2006年学科调整,原文学院中文系、哲学历史学部和师范学院中文教育
系合并组建为新的文学院,现设有中文系、哲学系、历史系3个教学单位和国学研究所、比较文学研究所、宗教文化研究所、应用语言研究所、文艺理论研究中心、
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以及中文文献与语言信息处理教学实验中心和一个藏书5万多册的专业资料室。
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年轻化、专业化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员工7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59人。教授2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人),副教授22人,具有高级职称者占专任教师的80%。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0人,有研究生学历者占专任教师的90%以上。
学
院教师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特别是文艺学、比较文学、中国哲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等学科,在全国有一定影响。近5年来,在《中国社会科学》、
《文学评论》、《文学遗产》、《哲学研究》、《方言》等文学、哲学、语言类全国核心期刊及各大学学报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等100余
部;获得省部级奖励26项;目前在研的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课题27项。
学院现有汉语言文学、哲学、历史学等3个本科专业,并招收一定数
量的师范方向生,共有在校本科生1200人。拥有中国语言文学、哲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招收下设各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有在校研究生180人。学
院还先后与暨南大学、中山大学等校联合招收培养了一批博士研究生。另外,学院还办有成教专转本中文专业和文学、国学等专业的研究生课程进修班。
学院在办学理念上,突出人文素质教育的导向;在专业发展上,强调开拓创新、特色取胜、与国际接轨。
在
研究生培养方面,学院广泛邀请海内外一流专家学者短期来访,举办系列学术讲座和人文论坛,与国内外学术机构双向交换教师和学生,拓展师生的学术视野。近5
年来,已有100余名本科生考取了国内外高校的研究生;在国家级、省市级大学生科技文化活动中,获得各类奖项30多项。从文学院走出了全国著名英模、诗人
史光柱(86级),国内首位登顶珠峰的汉族女性梁群(86级),作家、艺术家、策展人、出版人欧宁(89级),作家郁秀(93级)、林培源(06级)等。
专业介绍:
010100哲学(一级学科):
深
圳大学文学院早在1984年便成立了国学研究所,以该所为依托开展中国哲学的学科建设和中国思想文化的研究,进行了长期的与哲学学科建设相关的工作。老一
辈学者中,如汤一介教授的中国哲学研究、蔡德麟教授的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余其铨教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等,在全国都有相当的影响,他们为学校的哲学
学科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经过20多年的积累,现在我校的哲学学科凝聚了一批学有专长、梯次合理、后劲很足的教师。如中国哲学的景海峰、王立新、黎业明
等教授,逻辑学的徐明明教授,宗教学的李大华、王兴国等教授,还有一批年富力强、学有专精的副教授与博士,构成一支实力雄厚的哲学教学与科研的学术梯队,
这就为学校哲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050100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
深
圳大学1983年建校,在北京大学的直接支持下,次年创办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199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育评估。1998年以来相继获得文艺学、中国古
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和汉语言文字学共5个硕士学位点的授权,2010年获得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的授权。目前,本学科拥有专任教师
52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24人,博士生导师3人,具有博士学位者33人,研究方向明确,梯队结构合理。近5年来,本学科已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
项,省部级规划课题25项,科研经费达250余万元;出版学术专著34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等重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60余篇,获得省
级以上奖励15项。
本学科发挥地处特区、毗邻港澳的优势,关注前沿,注重比较,强调打通,突出特色。(1)文艺学是省级重点扶持学科,以
文艺美学、比较诗学和中国古典文艺学为特色,注重古今融通、中外交汇,是国内文艺美学研究的发源地和学术重镇。(2)汉语言文字学在金文、甲骨文、汉语
史、古文字学、方言学等方面做出了显著成绩。(3)语言及应用语言学在汉字处理与对外汉语教学和研究二语习得的理论和应用,探索语言文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方面,多有成果。(4)中国古典文献学对中国古典文献进行深度挖掘,多有创新之处。(5)中国古代文学集合了诗经、楚辞、神话图像、唐宋词学和明清诗文研
究的多股力量,显示了雄厚实力。(6)中国现当代文学在区域文学文化(包括特区文学)、当代文艺思潮、作家论与创作论等方面,均有创获,师生的研究和创作
成果广泛见诸国内文学期刊。(7)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作为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的重要策源地,以中印、中西文学和批评理论比较等为重点,注重运用国际前沿理论
开展跨文化研究,成果丰硕。
本学科在研究生培养上取得了突出成绩。毕业生融入社会能力较强,多有佳评。研究生在读期间,在各类学报等刊物
发表学术论文共30余篇。有10余名研究生参与了《深圳作家访谈录》、《都市文学新景观》等著作的撰稿,部分研究生参与了导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等项目的
研究,科研、写作和表达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和提升。
学院简介:
物
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前身是应用物理系,始建于1985年。2006年9月,由原理学院应用物理系、核技术应用研究所和原师范学院物理教育系物理学专业重新
组建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学院现有物理系、应用物理系、核科学与核技术系、大学物理教学部、深圳大学物理教学实验中心(含大学物理实验教学部)等5个教学
单位,其中物理教学实验中心是广东省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现开设应用物理学(含信息物理工程方向、薄膜及低温等离子体技术与应用方向、核技术与应用
方向)、物理学(含师范方向)2个本科专业,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
深圳大学物理学科具有高素质的科研教学队伍和较强的科研实力。目前具
有教授14人,副教授24人,36位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另聘有中科院龚昌德院士为荣誉教授;2005年以来,本学科教师共发表论文200余篇,被SCI、
EI收录近百篇,主持国家、省市各类科研项目50余项,总经费达1000多万元,其中纵向科研经费达800余万元,多位教师因科研工作突出荣获广东省政
府、深圳市政府和深圳大学多项科研奖励。
近年来,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薄膜物理与应用、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低温等离子体物理与应用
等学科方向在团队建设、研究成果等方面都有了坚实的基础。凝聚态物理方向研究人员在PRL、PRB、APL等发表论文多篇,在纳米器件电输运特性等方面的
研究达到国际前沿水平;核技术研究所拥有华南地区唯一一座商用微型反应堆,核技术应用推广在深圳创造了上亿产值,为我们培养人才奠定坚实基础;建成的涵盖
从低气压到大气压、从直流到微波、从非平衡态到平衡态的完整等离子体体系,及光学薄膜和薄膜太阳电池研究、检测和分析的先进设备在科研中已发挥重大的优
势。
深圳大学在物理学硕士人才培养方面拥有丰富经验。学校重视学科发展与地方科技发展、人才需求相结合,已经成立的深圳市传感器技术重点
实验室、深圳市高纯锗材料研制与探测器制备重点实验室、核技术应用研究所、薄膜物理与应用研究所、计算凝聚态物理研究所和同位素技术应用研究所等物理学相
关科研机构,为本学科人才培养和地方科技发展提供良好的实验平台,历届毕业生大部分就业在广东省各相关技术行业、中学或到国内外知名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专业介绍:
070201理论物理(二级学科):
理论物理学科在当前物理学领域中的若干前沿问题开展科研和教学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主要从事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非线性复杂系统动力学、量子光学等学科的研究。
在
量子调控和量子信息方面,主要利用李代数方法研究量子间接调控方案,即利用量子探针对被控系统进行控制,并应用到固体量子计算中的量子调控问题,取得了一
系列研究成果。在复杂系统动力学方面,主要是研究复杂系统的动力学特性的控制或同步方案,从理论上确定其实现条件并用电路实验加以实现。提出的同步方案解
决了超混沌同步的普遍性问题,该工作在Phy.Rev.Lett.发表,已被引用180次以上。近年的工作转向高维混沌领域,在延迟及时空混沌系统控制、
同步领域取得了研究成果。量子光学领域的工作主要研究真空感应相干效应对原子增益谱特性影响及物理机制;非对称双量子阱结构中实现无反转光放大的机制以及
在半导体材料中实现无反转激光的方法。
目前团队包括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3人,5人拥有博士学位,团队成员年龄结构合理,在科研和
教学方面均具有丰富的经验。近年来承担国家和省级课题10项,总经费107.5万元。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或被推荐到国内外知名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或到中
学任教,或从事相关科研工作。
070202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二级学科):
该
专业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4个方向:1)核结构与核谱学研究。利用在束g谱学研究原子核结构的手征特性及双核模型框架下超重元素生成机制。2)医用同位素研
究。完成了14C尿素呼气试验和14C氨基吡啉呼气试验技术的研究工作,部分成果已实现产业化;3)核分析技术与环境科学研究,主要利用核分析技术研究持
久性毒害物污染问题及其环境生态效应;4)高纯锗晶体研制,其成果为13N等级高纯锗晶体,主要用于核探测器的制造。
该专业共有9名核心
成员,其中具有正高职称人员5名,副高职称人员4名,研究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人10名。目前,该团队共承担有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
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卫生部新药研制项目1项和多项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总经费1000余万元,发表研究论文近百篇。深圳大学拥有华南地区
唯一一座商用微型反应堆,同时配备高纯锗γ谱仪、X射线荧光谱仪、液体闪烁谱仪、质谱仪等核分析设备。
粒子物理和原子核核物理以核技术本科专业和深圳市高纯锗制造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平台,对人才培养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该专业毕业生发展前景广阔,或就业继续读博深造,或就职于大亚湾核电站等知名企业。
070204等离子体物理(二级学科):
等
离子体物理是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等学校本科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内容之一。近几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等离子体技术与能源、军事、农
业、医疗、环保以及日常生产生活关系日益密切,正在成为一个国家综合科技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圳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等离子体学科经过多年的建设,已
经建成了涵盖从低气压到大气压,从直流到微波,从非平衡态到平衡态的完整等离子体体系,购置了完整的检测、分析设备。开设了三个研究方向,包括低气压等离
子体化学气相沉积镀膜,大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应用以及等离子体喷涂。
实验室拥有微波ECR增强多靶磁控溅射系统、等离子体喷涂系统、微波
等离子体炬等大型设备,并有原子力显微镜、水解触角测量仪、硬度测量仪、阵列式光谱仪、高带宽示波器等一系列先进的检测分析设备,研究方向涵盖类金刚石薄
膜、超硬膜、纳米膜、陶瓷涂层、耐腐蚀涂层、热障涂层的沉积,以及大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非线性系统研究、等离子体诊断、光电检测与传感技术等多个领域。
低温等离子体物理学科依托物理实验教学中心,与物理学院近代物理实验课程密切相关。本学院学生经过近代物理实验训练,可以与低温等离子研究方向顺利衔接,参与到教师的研究课题中来,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把握国际研究前沿。
该
学科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5人,讲师3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4人,人员的年龄结构、学历层次组成合理,学术梯队稳定,有先进完整的实验设备条件,完全能
够保证各个研究方向的顺利开展。近年来,学科团队成员承担省市级等各类课题9项,总经费360余万元,在APPLIEDPHYSICSLETTERS、
PHYSICSOFPLASMAS等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十多篇论文。
等离子体物理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契合珠三角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在技术和人才培养上为企业提供大力支持,毕业生可到国内外知名高校继续深造,或到珠三角相关企业工作。
070205凝聚态物理(二级学科):
凝
聚态物理是当今物理学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分支学科之一,领域中的重大成就已在当代高新科学技术领域中起关键性作用,为发展新材料、新器件和新工艺提供了科学
基础。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向:1)纳米器件输运特性的研究,包括分子及其复合器件的直流、交流电输运特性和电子自旋特性,热传输和量子噪声特性,电子-
声子的耦合效应以及器件性质的第一性原理计算;2)低维纳米功能材料的光电学特性的研究,包括超细直径纳米管的制备,纳米材料的定向调控方法,纳米线的光
学各向异性和光谱红移、蓝移现象,以及光子晶体光纤改性。研究成员和加拿大McGill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有密切的国际
合作,研究工作一直处于世界前沿。3)激光与材料相互作用,利用脉冲或连续激光制备薄膜材料以及后处理,研究材料的结构和物性的变化规律,主要为光电技术
领域的传感器和太阳能电池等器件寻找新的制备方法和材料处理工艺。4)新型材料的超快光物理。本方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超短脉冲光学、超短脉冲光通讯,飞
秒激光与新型材料相互作用及其对光的调制和对介质的操控,超快光学光子学元器件制备及研究飞秒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出现的各种非线性光学现象,探索其在光
学、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近年来,凝聚态物理研究人员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其中,863-804计划1项、
863-416计划1项、863子课题1项、国家青年科学基金1项。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完成或在研广东省基金2项,完成或在研霍英东教育基金、市
属基金及其他基金项目11项,项目经费达到了300余万(含深圳市政府对国家基金等的配套经费)。发表SCI论文30余篇,其中
Phys.Rev.Lett.、Appl.Phys.Lett.、Phys.Rev.B、NewJPhys.、Nanotech.、
JChem.Phys.、Carbon和JAppl.Phys.等本领域国际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论文总他引用次数超过80次。该专业毕业生发展
前景广阔,或被推荐到国内外知名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或就业于深圳企业,或到中小学从事教学工作。
070220★薄膜物理与技术(二级学科):
薄
膜物理是近代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门正在迅速发展的学科,其涉及光电子、微电子、新材料、新能源等众多应用领域与行业。目前我国薄膜相关企业数量
众多,广东省有薄膜相关企业3000余家,相关人才缺口较大,特别是高端人才。在薄膜物理与应用方面,深圳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经过多年发展,在先进光
学薄膜、高敏感特性薄膜、及薄膜太阳能电池方面已有了较好的研究基础。
目前该学科已形成一支由2名教授、3名副教授和2名讲师组成的学科
团队。近五年来,本学科方向团队在新型薄膜材料的开发及物理效应的研究,尤其在能源薄膜、光学薄膜和纳米结构薄膜等研究方面已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共承担国
家级、省级和市级等各类课题22项,总经费500多万元人民币。在国内外著名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收录49篇。国家授权发明专利4项。
本
学科方向现有深圳大学薄膜物理与应用研究所和深圳市传感器技术重点实验室两个重要平台的支撑。拥有包括双离子束溅射、电子束热蒸发等比较齐全的薄膜沉积设
备,以及分光光度计、X射线衍射仪等比较齐全的薄膜表征设备,完全满足薄膜物理与应用专业方向研究生培养的需要。本学科利用良好的研究平台和本学科方向自
身的专业特长,积极加强校企合作。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或出国深造,或就业于深圳经济特区薄膜相关知名企业。
学院简介:
深圳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成立于1997年。学院由电子工程系、通信工程系、智能信息研究所等教学科研机构组成,是深圳大学首批博士点和硕士点授予单位之一。
学
院设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设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点,电子与通信工程、集成电路工程两个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点。设电子信息工
程、通信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3个本科专业。其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于2007年被批准为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01年被评为广东省IT
专业首批12个名牌专业之一。
学院现有两个广东省重点扶持学科——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一个省级实验示范中心——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现有一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分室和一
个深圳市重点实验室。
学院注重培养学生应用实践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建院至今,培养出一批如马化腾等创新创业型人才。本院学生就业口径宽广,每年均有众多毕业生在政府部门、高新科技企业顺利就业,同时学院每年推荐有志于继
续深造的优秀学生到海外大学攻读学位。目前在校本科生1495人,硕士研究生220人,博士研究生25人。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73人,其中专任教师54人,博士生导师9人,教授17人,副教授1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9人。
专业介绍:
081000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
本一级学科所属的2个研究方向——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以前均为广东省历届重点扶持二级学科,研究基础好,方向稳定,其中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于200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权。
学
科带头人谢维信教授现任中国电子学会信号处理分会主任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多值逻辑与模糊逻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电子学科评议组
召集人、总装备部科技委委员。谢维信教授长期从事智能信息处理研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各方向学术带头人年富力强,创新思维活跃;学科梯队中有博士生导
师11人,霍英东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学术骨干2人。
本学科紧密结合国家需要和地方经济建设需要,在承担国家
重要科研任务的同时,从实践中提炼科学问题,开展科学研究。近五年,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60多项,到账科研经费5000余万元。在多传感器组网方面,
在组网技术、多源信息融合与综合处理、信息智能分发调控、信息安全等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在广东的国土防空领域与深圳的反恐维稳领域得到了成功应用;研制
的设备经总装列装后由深圳企业转化生产,累计产值超过2亿元,积极推动了深圳军工产业的发展。信息安全方面,在国内较早开展基于智能信息处理的入侵容忍技
术研究,取得创新性成果,在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和国防信息系统得到应用。深入研究仿生进化优化方法,并在图像压缩编码、网络路由方面得到较好的应
用。在新型光通信器件方面取得了系列性研究成果,在未来的接入网和物联网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学科近五年获得解放军科技进步一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
奖共4项。
本学科“ATR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智能信息研究室”和深圳市重点实验室“现代通信与信息处理实验室”,仪器设备1900台套,
价值4800万元;在信息获取、信息处理、软硬件开发、科学计算等方面均有良好的实验、科研平台与环境。此外,本学科地处深圳经济特区,产业环境优
越;ADI、TI、MOTOROLA、XILINX等电子技术行业的国际知名企业均与我学科建立了联合实验室,为本学科建设和科研成果的转化创造了极为有
利的条件。
广东省是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产业规模连续18年居全国首位,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广东省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建设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可更好地为珠三角地区提供人才和技术服务,是广东省经济发展与科技发展的需要。
085208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
本
专业培养从事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DSP与嵌入式系统软件设计、电路与系统、光纤通信、计算机与数据通信、卫星通信、移动通信、多媒体通信、
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网设计与管理、电子元器件、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等领域从事管理、研究、设计运营、维修和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主要依托深圳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含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两个二级学科)办学。
“信
号与信息处理”学科自1998年以来,共承担了国家级科研项目5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0余项;取得了多项高水平的科技创新成果,其中1项获军队科技
进步二等奖,6项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多项获深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600篇,被
SCI、EI、ISTP三大索引收录约300篇。拥有发明专利、软件著作二十余项,多项成果在深圳市实现了产业化,应用于深圳政府部门和国内首批MP4生
产企业。在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该学科和MOTOROLA公司、美国明导科技公司有密切的技术合作关系,是美国XILINX、ALTERA、
ACTELFPGA技术中国大学合作伙伴。研究方向有:智能信息处理、图象传输与处理、数字信号处理与系统设计、网络系统与信息安全等。
通
信与信息系统学科是深圳大学1996年首批获得国家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之一。经过十几年的多年的发展建设,该学科现有的宽带通信与网络、通信信息处理、
网络信息安全、新一代移动通信和分布式系统与网络等5个研究方向,不仅十分符合国家和广东省产业发展的需要,而且已经在国内外学术和产业界产生了良好的社
会影响,形成一定的特色。该学科自“七.五”起就承担国家重点科技项目,曾先后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国家863项目、国
家973项目、军口项目、公安项目等,取得列一系列高水平成果,目前在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项、国家973项目子项1项、省市级项目34
项、军口项目14项、横向项目1批。
本领域依托的主要实验室有:
ATR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智能信息处理研究室
广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
深圳市重点实验室:现代通信与信号处理重点实验室(含智能计算及应用实验室、无线通信与网络实验室、EDA技术中心、宽带通信技术实验室)
085209集成电路工程(专业学位):
本
领域是2006年国家首批集成电路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予点之一,立足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产业最集中、最活跃的华南地区与深圳特区,依托深圳大学信
息工程学院信号与信息系统学科和电路与系统学科领域领先的学术团队和科研条件,主要开展集成电路系统设计技术、SOC与嵌入式系统技术两个方向的工程技术
研究,致力于广泛的产学研互动合作,为地区集成电路产业培养复合型的高层次人才.
集成电路系统设计技术:依托深圳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的专业
领域领先的学术团队和科研环境,基于国内知名的深圳大学信息工程学院EDA技术中心平台,广泛开展和深圳市政府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化基地、知名集成电路设计
企业、国内外知名集成电路技术专家的资源合作、技术合作、教学合作,拥有海外归来的高层次资深的集成电路设计专家、年轻有活力的国内国际名校毕业的博士团
队,以及国际一流的集成电路设计软件环境,为学生提供先进的教学体系和特色化设计实践的办学模式,系统、专业地为社会各界提供集成电路系统设计技术方向的
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教育。
SOC与嵌入式系统技术方向:依托深圳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在SOC与嵌入式系统技术领域领先的学术团队与科研方
向,广泛开展和深圳市政府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化基地、知名SOC与嵌入式系统技术企业、SOC系统应用企业、国内外知名SOC专业人士的资源合作、技术合
作、教学合作,引入企业的SOC与嵌入式系统产品研发与管理理念,以创新设置的先进教学体系和特色化强调设计实践的办学方式,系统、专业地为社会各界提供
SOC与嵌入式系统设计技术方向的正规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教育。特别是通过SOC与嵌入式系统设计的系统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课堂教学、课程实践、设计实习
以及前沿技术讲座等多种形式的教学与实训,学生将掌握扎实的嵌入式系统的基础理论、开发技术和工具,并具备嵌入式系统在移动数字通信、移动多媒体、网络技
术、信息家电、工业控制等领域的软件设计与系统设计的工程能力。
本专业领域拥有国内一流的办学条件,包括深圳大学EDA技术中心、深圳大
学--深圳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化基地“集成电路设计实践联合实验室”、深圳大学--振华微电子“SOPC系统与应用模组联合实验室”、
MENTORGRAPHIC集成电路设计联合实验室、深圳大学飞思卡尔MCU应用研究中心等。
学院简介:
深
圳大学医学院于2007年经深圳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2008年12月,临床医学专业申报顺利通过了国家教育部、卫生部的评审,2009年9月首次招收临
床医学专业学生;为了促进交叉学科的发展,将原在深大信息工程学院的生物医学工程系转入医学院。目前医学院拥有3个本科专业(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医
疗器械工程),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生物医学工程),1个专业学位授权点(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拥有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医学超声
关键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广东省生物医学信息检测与超声成像重点实验室、深圳市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深圳大学变态反应
分室、深圳市合成生物学工程实验室等研发机构。已与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医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以及南加州大学药学院等多家国际知名医学
院校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钟南山院士担任医学院名誉院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全国著名临床肿瘤学专家、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分会副会长姜文奇教授任医学院
首任院长。
深圳大学医学院师资配备齐全,现有师资170名,其中,基础医学师资38名,其中教授21人,副教授10人,讲师6人,教育部
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临床医学师资89名,其中,正高职称77人,副高职称12人;60%以上的教师具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
医
学院2010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其中,1项获得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2010年度医学院科研合同经费超2000万;“蟑螂
过敏原诊断试剂的研制及临床应用研究”项目获2010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1年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资助率为33%,合计金额
350万;新增深圳市重点项目7项,合计金额240万元;新增横向课题17项,合计金额138万元;合同经费超过2000万元。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
奖、教育部科技进步(推广类)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等奖项。
专业介绍:
107200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
深圳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医学)包含以下几个研究方向:
(一)肿瘤发病机制及诊断治疗研究
针
对恶性肿瘤这一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将肿瘤基础与应用研究相结合,促进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和临床应用。主要开展三个方面的研究工作:肿瘤发病机制研究、肿瘤
创新药物研发和肿瘤诊断治疗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的研究:1、肿瘤生物学行为及其分子机制;2、miRNA靶基因及生物学功能;3、肿瘤抑制基因表
观遗传学变异;4、肿瘤早期诊断及风险预测模型;5、肿瘤的细胞免疫;6、蛋白生物毒性与机理及临床运用的研究;7、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8、肿瘤的个体
化治疗研究;9、肿瘤治疗的预后因素探讨。
(二)创新药物研究
本研究采用现代药理学和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方法,应用二维核
磁NMR,多级联动质谱仪、三位色谱现代测试技术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细胞、动物模型,对具有生理活性的物质进行分离、纯化,结构鉴定,药效物质基础
以及活性分子的构效关系研究。研究的目的是发现和阐明药物分子的结构与作用机制,并进行新药开发研究。
(三)抗衰老与再生医学研究领域
本
研究领域覆盖衰老相关疾病(神经系统)的发病机制、早期检测和干预措施的研究,强调以个性化医学为导向的转化性再生医学研究,研究细胞增殖、分化和老化等
基本过程的遗传与表观遗传学调控,揭示成体组织干细胞、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的体内外活性、老化与恶性转化的分子机制,研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和市场
前景的再生医学相关生物材料、药物,以及体内外细胞示踪技术。
(四)筋膜学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简介
筋膜学
(Fasciology)是一门研究生命科学新兴的交叉学科,具有原创性及重大的科学意义。研究认为人体由两个基本系统组成,支持与储备系统(由中胚层间
充质分化后遗留的未分化的非特异性筋膜组织支架构成)和功能系统(由该支架支持和包绕的功能细胞构成)组成,对该支架生物学性能的研究以及该支架与已分化
的功能细胞之间相互关系和作用的研究称之为筋膜学。筋膜学对疑难病症和中医科学机制研究提供了新方法。本研究方向曾获国家973计划支持,2011年9月
国家科技部专门召开了“筋膜学研究”第407次香山科学会议。
(五)心血管代谢疾病的发病机制及预防控制研究
心血管疾病
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是指循环系统的一系列疾病,包括心脏、动静脉血管、微血管疾病,而高血脂、高血糖、肥胖、缺氧、应激、炎症反应等等,直接参与心血管
病的发病过程,引起糖尿病、肥胖症、代谢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等等。主要研究心血管疾病,肥胖,代谢综合征,糖尿病及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及其预防和流行病
学研究。
(六)医药生化与分子生物方向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现代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基因组学、结构生物学、表观遗
传学等技术为手段,主要研究疾病的分子机理并实现转化医学的应用研究。具体包括:生物活性蛋白结构与功能及新药靶点、过敏反应分子机制、基因的特异性激
活、细胞基因组学与进化、疾病与分子标记、纤毛病相关基因等研究并开发传染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监测相关的诊断试剂。
085230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位):
深圳是我国最具影响力的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地之一。在深圳,医疗器械产业是各领域高新技术充分交叉与融合的综合技术产业,已经成为深圳高科技尖端水平的标志产业之一。深圳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在全国始终处于领先地位,被视为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领头羊”。
深
圳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与深圳特有的产业发展环境关系密切,尤其是相关技术产业的发展,对医疗器械产业的人才、原材料、加工等方面提供了有利的基础保障。
深圳医疗器械产业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迄今仅三十年的时间。在此期间,相关企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呈现典型的集群式发展模式。深圳医疗器械产业振兴发
展规划,对产业的发展给出了较高的目标,急需相应的中高端专业人才。然而,深圳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薄弱,使得专业人才缺乏问题逐渐凸显。深圳的教育机构
数量非常少,无法与国内其他大中型城市相比,差距十分明显。人才培养力度的不足,对于深圳产业的发展,将产生相当大的负面影响。
在此产业
背景下,深圳大学于2006年成立生物医学工程系,整合了校内在生物医学图像处理、生物信息检测、体外诊断、生物光子学等方向的科研力量,成功申报生物医
学工程一级学科点,招收和培养生物医学工程本科和硕士生,并于2006年底获深圳市科技局批准成立深圳市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
近5
年,在深圳市政府和深圳大学的大力支持下,在学科带头人陈思平教授的带领下,生物医学工程系大力引进来自海外高校和知名企业的高端人才,打造有国际化视野
和创新力的科研团队,目前团队有近20余名研究人员,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5人,讲师6人,博士后3人,其中一半以上核心成员具备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团
队注重凝练学科方向,5年来重点发展医学超声成像、体外诊断、生命信息检测和生物信息检测等四大学科方向,购置和研制高端的科研设备,打造一流的科研平
台。目前已经在医学超声换能器、新型医学超声成像技术(包括超声弹性成像、图像处理、超声微泡载药和基因治疗、超声自适应波束合成及超声开放式硬件平台
等)、呼吸气体、麻醉深度和血液动力学等生命信息参数等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全自动体外诊断(包括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全自动血液分析和全自动尿液分
析)、床边检测技术等方面,构建了很好的开放式研究平台,并在此基础上,联合深圳其他科研机构,如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及深圳的医疗器械公司,
如迈瑞、开立、恩普、威尔德、德立凯、蓝韵、奥斯科等开展了密切的合作研究。实验室坚持科研平台和科研设备对企业免费开放,进行产学研合作,目前已经完成
医学超声、体外诊断等方面的省部级和市级产学研合作项目10多项,深港创新圈项目、深圳市重大产业攻关等在研项目10余项。其中全自动化学免疫发光分析仪
的产学研合作已经为相关企业创造了3亿元的产值,编码超声骨伤治疗仪、经颅超声血栓自动检测仪等也成功产业化。
本学科点导师队伍有年轻
化、国际化、创新力强、合作精神好等特点,近5年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技部“十一五”重大科技计划等在内的10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
市级和校级科研项目,在学科建设、公共平台建设、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2010年获深圳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批准成立深圳市医学超声关键技术工程
实验室,2011年联合深圳市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和研祥只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两家行业龙头企业,成功申报国家发改委医学超声关键技术国家地方联
合工程实验室,由深圳大学陈思平教授担任实验室主任,汪天富教授担任常务副主任,复旦大学王威琪院士担任实验室学位委员会主任。2011年获广东省科技厅
批准成立广东省生物医学信息检测和超声成像重点实验室,由深圳大学陈思平教授担任实验室主任,华南理工大学校长王迎军教授担任实验室学位委员会主任。
本专业学位点已建立了15个实习、实践基地,着重培养研究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工程实践、高级工程实践及课程实践等环节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方向:医学成像、体外诊断仪器、生命信息监测、医学图像处理、医用仪器嵌入式系统设计
学院简介:
深
圳大学于1994年创建设计系,2006年发展为艺术设计学院。学院现有设计艺术学、美术学、艺术学理论三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及一个艺术设计专业硕士点。本
科5个系7个方向:工业设计、环境艺术、服装设计工程、服装品牌策划与市场营销、平面设计、动画、创意策划与设计管理,在校本科生、研究生1000余人,
近3年学生在各类比赛及展览中获奖100多项。2009年有16件作品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其中有一件作品获金奖。学院拥有市文科重点研究
基地――深圳现代艺术与设计研究中心,办有公开出版发行的院刊《设计学刊》与《中国版画》杂志。由深圳大学与深圳市“设计之都”推广办共建的现代设计博物
馆,该馆坐落于深圳大学科技楼一楼,现有展厅2300㎡。建有7个实验室:动画实验室、服装设计实验室、环艺设计实验室、工业设计实验室、设计基础实验
室、平面设计实验室及陶艺实验室。院图书资料室有专业图书20000多册。
现有教职工65人,其中专任教师57人,均来自国内和国外著名高校,行政技术8人。有正高职称的14人,副高职称者20人,中级职称者23人,有博士学位
的10,硕士学位的45。
近年学院加快国际化步伐,先后与比利时、英国及香港建立合作关系。全院师生员工勤学、拓创,正为把学院办成在同类院校中有特色、在全国乃至国际上有一定影
响的现代化学院而努力奋斗。
专业介绍:
130100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
研究方向介绍:1、文化创意产业2、艺术文化学
3、艺术哲学4、艺术教育学
主要课程设置:艺术理论、艺术批评学、艺术文化学、文化产业研究等
研
究成果介绍:深圳大学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是2011年艺术学升格为学科门类之后,在原艺术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的基础上成功申报的新的一级学科硕士点。
本学科点拥有艺术文化学、艺术哲学、艺术教育学、艺术管理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四个主要研究方向。本学科点拥有李凤亮、吴予敏、李蕾蕾、黄永健、周志
民、陈敏、田少煦等在艺术学、艺术哲学、艺术文化学、艺术管理学以及文化产业研究领域具有突出研究成果的著名学者。近年来,本学科点骨干教师在《文艺研
究》、《艺术百家》、《文艺争鸣》、《艺术学研究》、《艺术学》、《文学评论》等权威学术期刊上共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了《艺术文化学——艺术在文化价
值系统中的位置》等艺术学理论专著5部,承担包括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大课题在内的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共15项。深圳大学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硕士依托深圳大
学艺术设计学院和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在师资队伍、教学条件和学术研究环境等方面,拥有较为突出的办学优势。
毕业后可以从事的工作:本学科点重视对于学生的艺术批评能力和文化产业研究能力的培养,在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具体的研究实操能力,通过三年学习,学生可望在理论研究方面得到提升,并顺利进入当代文化创意产业各行业领域
文化科学研究、艺术教学、艺术产业实操、文化产业管理等
学制:三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
130400美术学(一级学科):
研究方向介绍:1、版画史论2、版画与数字图像应用3、中国画
4、油画5、综合绘画
研
究成果介绍: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美术学专业,2004年成功获得硕士学位授权,至今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00余人。现有硕士生导师13人,其中教授8人。
本专业近五年共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各种项目经费总额达500余万元,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系统完备。近年来美术学专业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术研究能力不
断增强,侧重高水平学术人才培养,形成了具有深厚文化传统底蕴,并注重兼容性、当代性和地域性的美术教育、艺术研究体系。
主要课程设置:中外版画史、版画学导论、美术史专题研究、中国画写生、传统绘画精品研究、油画人体、油画基础、当代绘画形式研究、综合材料表现等
毕业后可以从事的工作:版画研究、美术教育、专业绘画等
学制:三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
130500设计学(一级学科):
研究方向介绍:1、产品艺术设计研究2、环境艺术设计研究3、服装艺术设计研究
4、动画设计艺术研究5、平面艺术设计研究6、设计史论研究
研
究成果介绍: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设计学专业,2004年开始招生,至今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40余人。现有硕士生导师20人,其中教授9人。本专业近五年
在各种权威学术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承担包括国家艺术学重大课题在内的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共8项,各种项目经费总额达500余万元,师资力量雄
厚,教学系统完备。近年来设计学专业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术研究能力不断增强,侧重高水平学术人才培养,形成了具有深厚文化传统底蕴,并注重兼容性、当代
性和地域性的设计教育研究体系。
主要课程设置:设计美学、设计艺术思维方法研究、专题设计、专业实践
毕业后可以从事的工作:艺术设计、设计与科学研究、高级设计管理和高等学校设计艺术教育
学制:三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
135108艺术设计(专业学位):
研究方向介绍:1、产品艺术设计研究2、环境艺术设计研究3、服装艺术设计研究
4、动画设计艺术研究5、平面艺术设计研究6、设计史论研究
7、创意产业策划与品牌设计管理8、公共艺术
研
究成果介绍: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艺术设计专业,2012年开始招生,现有硕士生导师20人,其中教授9人。本专业近五年在各种权威学术杂志上发表学术论
文180余篇,承担包括国家艺术学重大课题在内的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共8项,各种项目经费总额达500余万元,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系统完备。
主要课程设置:设计美学、设计思维方法研究、设计语言研究、设计专题研究、设计实践
毕业后可以从事的工作:各类设计公司设计师、企业策划、设计教育等
学制:三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
学院简介:
深
圳大学医学院于2007年经深圳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2008年12月,临床医学专业申报顺利通过了国家教育部、卫生部的评审,2009年9月首次招收临
床医学专业学生;为了促进交叉学科的发展,将原在深大信息工程学院的生物医学工程系转入医学院。目前医学院拥有3个本科专业(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医
疗器械工程),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生物医学工程),1个专业学位授权点(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拥有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医学超声
关键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广东省生物医学信息检测与超声成像重点实验室、深圳市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深圳大学变态反应
分室。钟南山院士担任医学院名誉院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全国著名临床肿瘤学专家、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分会副会长姜文奇教授任医学院首任院长。
专业介绍:
083100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
深
圳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中心是在整合校内相关学科资源后于2009年成立的校级研究机构,由陈思平教授担任中心主任,汪天富教授担任常务副主任。中心的研究方
向涵盖了医学超声、临床检验分析仪器、生命信息监测、生物医学光学、生物医学图像、生物信息学、生物信息检测与生物效应、生物医学材料等多个主要研究领
域。生物医学工程中心人员以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人员为主体,来自于校内不同单位,多学科交叉开展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并参与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建设,目前
中心,中心所招收的研究生学籍归医学院统一管理。近年来,中心面向国家目标和国民经济建设,承担和完成了大量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课题,培养了一批博士后、
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并在教学和科研中锻炼了教学与研究队伍,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中心教学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合理,科研项目和经费充足,仪器设备先进齐
全,图书资料资源丰富,整体学术水平居国内先进行列,部分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目前依托中心成立了生命信息监测研究所、体外诊断仪器研究所、微生态工程研究所、眼视光科技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建立了医学超声关键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广东省生物医学信息检测与超声成像重点实验室、深圳市生物医学工程实验室。
生
物医学工程(医疗器械)是国家、广东省、特别是深圳市的主要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深圳是我国最重要的医疗器械产业带和生产基地,截至2010年底,深圳有
正常生产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466家,经营企业1000余家,年生产总值163亿元(占全国的16%)。医疗器械产业是各领域高新技术充分交叉与融合的综
合技术产业,已经成为深圳高科技尖端水平的主要标志。
生物医学工程(工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包含4个研究方向:
(一)医学超声及图像处理
医用超声成像新参量、新方法和新技术的研究;
新型医用超声换能器的研究;
研究生物医学超声使用的频率及强度下的非线性现象和规律及其对医学超声诊断和治疗的影响;
含微气泡超声造影剂非线性声学特性的研究及其在医用B超、超声基因工程等方面的应用;
医学超声对生物体的作用及无创测温的研究;
超声、光学及电子学多模态成像技术研究及应用;
基于医学超声图像的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
多维、多参数、多模式医学图像处理技术,功能成像技术,多模态图像配准、融合技术;
二维超声扫描过程中或三维容积数据目标切面图像的自动获取。
(二)临床检验仪器: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关键技术及临床应用研究;
流动注射联用分析及临床应用研究;
荧光免疫分析关键技术及临床应用研究;
智能显微成像分析技术及临床应用研究;
全自动临床检验仪器共性技术研究;
POCT方法及关键技术研究;
嵌入式体外诊断仪器。
(三)医学光学技术及仪器
视光学相关检测仪器的研究;
视力康复辅助器具相关研究;
视觉光损害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四)医疗电子技术与应用
生命特征信息的测量方法、传感器、特征识别及参数算法、意识与睡眠监测及应用的研究;
医疗仪器的设计、工程实现及相关标准应用的研究;
嵌入式医学仪器研究与设计:医学仪器微型化、智能化、个性化和网络化设计技术及应用研究;
医疗设备高速数据采集与运动控制技术、放射剂量检测与控制技术、大功率高频高压发生器技术的研究;
基于物理方法的生命支持、治疗与产品应用的研究;
康复医学工程及产品实现的研究。